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新加坡有个杭州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儿
因为在代表着两国文化交流的中心大堂主壁上,展示的正是朱炳仁创作的巨幅熔铜壁画《春和清妍》。
这也是朱炳仁继曼谷中国文化中心熔铜作品《含熙》、莫斯科中国文化中心铜雕作品“雷峰塔”之后,其作品第三次被海外文化机构收藏。
来自杭州的文化艺术,一次次在国际间架起友好桥梁!
历时3个月完成,作品名取自古诗词
朱炳仁创作的《春和清妍》壁画,宽8米,高4.5米,以中国传统水墨方式,在大理石底板上熔铸一片傲雪春梅,这种前所未有的创作技法,在国内外艺术史上第一次出现。
在去新加坡之前,朱炳仁在杭州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创作灵感时说,作品名取自中国古诗词中春和景明,清妍雅重之意。而在艺术手法上,采用熔铜艺术,既有中华文化的精髓,又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在作品中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也正如新加坡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西方文化等多元并存的文化魅力,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据了解,这幅作品两易其稿,历时3个月而成。熔铜壁画《春和清妍》,寓意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美好世界。
每年去台湾两三次,民间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记者昨天联系到身在新加坡的朱炳仁大师,他高兴地说起了早上的情景。在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习近平与朱炳仁握手交谈。
朱炳仁说:“总书记,谢谢你十年前给我作了批示。我还参与杭州雷峰塔的建设,是你来揭匾的”。习总书记说:“我记得,好!好!”
朱炳仁说自己跟台湾渊源颇深,每年都要往台湾跑两三趟。10吨铜铸就的“同源桥”是个有力证明。2006年,杭州灵隐寺为表达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血脉相连、寄托对兄弟寺庙——台湾中台禅寺的无尽思念,特地请朱炳仁打造了一座“同源桥”,专程送到台湾。
从那以后,朱炳仁肩负起了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的重任,还在台湾收了徒弟。
从执着的匠人,到自觉的文化使者
奔赴新加坡之前,朱炳仁还在杭州一线工作,手烫伤了,烫出个小泡。出生在铜艺世家的朱炳仁,血液里流淌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近20年来,他创建了中国二十大铜建筑,如峨眉山金顶铜殿、桂林铜塔、雷峰塔、常州天宁宝塔等。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一直在创新,一直在探索。由他首创的熔铜艺术,以铜为原料,目光超越了传统的形式,成为传统和现代结合的典范。他的熔铜精品一经问世,就受到海内外艺术界的高度关注。
2013年,朱炳仁受邀走进故宫博物院,在那里的文创中心继续展示自己的铜雕艺术,他为故宫复原了一对古时防火用的铜缸,被称为“朱炳仁缸”。——能被故宫博物院邀请入驻已不简单,不久前结束的第九届杭州文博会上,故宫博物院入驻杭州创意设计中心,也有朱炳仁穿针引线的一份功劳。
一手紧握传统,一手创新未来,朱炳仁不遗余力推介传统非遗文化,把好的文化“引进来”,推动杭州文化“走出去”。他的作品被泰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收藏,他还频频“对话”西方艺术大师。来自杭州的铜艺术,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文化。积极参与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朱炳仁说,这是艺术家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立即咨询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