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海外学者著述“贫富之争”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38 移动端

    如今世界的发达地区,香港、新加坡等地贫富分化是属于最大的,社会也很稳定。这说明中国文化中并没有特别的仇富传统。”...长期在海外生活的经历,使薛涌眼界颇宽,书中列举的西方国家的事实,不无建设性与启发性。“在当今世界上的文明国家,都比较强调保护穷人。”...


    ◎肖纪
    ◇发达国家衡量社会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贫富之间的流动率
    ◇给穷人创造机会,“有尊严地走出贫困”很重要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传统有严重的仇富倾向,相反,中国自明清以来经济非常市场化,社会对贫富分化的容忍力比其他社会恐怕更大。如今世界的发达地区,香港、新加坡等地贫富分化是属于最大的,社会也很稳定。这说明中国文化中并没有特别的仇富传统。”——学者薛涌在他的新书《仇富——当下中国的贫富之争》中如此说。他认为老百姓与真正勤劳致富的人没有矛盾,心中不平的是对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致富的人。
    薛涌的这本书在很多书店都居于畅销书排行榜,敏感的当下中国贫富之争使它引人注目。其实,这本书是以作者与一些经济学家关于市场经济的诸多观点的争议而形成叙述结构的。是先保护富人,还是先保护穷人,如何做到真正顾及穷人的利益,经济适用房的细则等等,从根本上说,争议的方式不乏尖锐,但双方目的都是为了探讨如何减少贫富差距——这个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
    薛涌,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获耶鲁大学历史博士,现在美国任教。曾出版《文化的边境》《美国是怎样教育精英的》《草根才是主流》《精英的阶梯》等着作。长期在海外生活的经历,使薛涌眼界颇宽,书中列举的西方国家的事实,不无建设性与启发性。“在当今世界上的文明国家,都比较强调保护穷人。”“在美国有个基本常识:如果你说穷人创造不了财富,这一观念一旦被接受,穷困就会世代化,贫富就会遗传。这是美国社会最忌讳的。所以,美国媒体上的主流观念是:要给穷人足够的机会。只要有机会任何人都可以致富。”
    “经济发展后,贫富分化很难避免。这就好像一场球赛有胜有负一样。但是,如果输了的一方以后再无机会上场,他就将不再认同这一游戏规则,社会就会出问题。所以,发达国家衡量社会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贫富之间的流动率。各国在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政策上,都向穷人倾斜,保证人们不会因为穷而丧失上场的机会,而且要尽可能让穷人富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薛涌列举了荷兰第七大城市和伦敦的例子,两城和欧洲许多城市都要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与商品房混合建筑,使人们不能分辨出两者,这样,住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人就不用背着个“穷”字而出入自己的社区。可见,保障性住房不仅对低收入者提供了物质帮助,还保持了他们做人的尊严。薛涌在书中引用美国的例子,指出仅仅把穷人当作需要帮助的人,就会降低他们的自尊和自我期待,培养了他们对救济的依赖,最后使贫困固定化、世代化。让“穷人有尊严地走出贫困”很重要。
    在保护富人与保护穷人的争执上,薛涌用上了比喻:“保护私有财产,就像编织一个保护公民财物的防护网,网眼越小越密,使什么小东西都掉不下去,保护的效果就越好。小财产从这个网中漏不掉,大财产就更不可能漏掉了。如果网眼很大很稀松,只有非常大的东西才能被接住,稍微小一点的东西就漏掉了,根本得不到保护。”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