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当白雪公主们进哈佛的时候,我们就不爬藤了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8 移动端
  今年年初的时候,哈佛为首的很多学校,包括全部藤校,联合发表了一篇看上去高大上、要改变整个高等教育和顶尖学校录取的文章,叫做 "Turning the tide"。文章大意是要将“澳际他人和寻求大众的利益”作为招生标准,要降低个人学术成就在录取中的权重,更强调“服务精神”。所以相应的,文中提出减低个人表现的要求,重质不重量,不要学太多的AP/IB课程,不要太多的规划,减少标准考试的要求,让学生认为好学校不只几所,以减低恶性竞争。

  这些说法表面无懈可击,义正辞严,实际上不过是搅浑水的伎俩而已。

  我们先回到大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为什么大学教育已经基本失败来说。

  大学教育主要的任务是教技能,不是教道德。道德教育不是不重要,但那是家庭和小学老师的事,是社会大环境的事。大学生选的课程,没有一门是因为教授道德水准高,而是因为教授是该领域的专家。所以大学生对大学的期望是学会知识和知识的应用,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就譬如你去LV店,不是去买白菜的,尽管白菜经常比LV 包对你有更大的好处。

  大学的录取,在最近30 年的美国已经渐渐成了一个游戏,而这游戏的规则,不停地被模糊,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这背后的推手有两个:排名和种族平衡。

  今天就先来说说排名。

  US News 的排名从80 年代中期开始,之前并没有排名这个东东,选学校也不难,喜欢谁家的球队,爹上的什么大学,都可以成为理由。各种圈子都有自己喜欢的学校,大家也相安无事,录取率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当然好学校和差学校人们心里大致也有个数。各学校有自己的理念,按自己的方法教育学生,效果也不错。然后,就来了这么个排名。

  US News的排名,表面看也不错,好学校排的也很高,差的就低些,比较符合大家的预期。真是这样吗?其实不过是大家对这些排名看习惯了而已。然后又加上一些诱导作用,把假设变成现实。这个排名的方法是:谁家能花钱,能抢到最好的学生,然后让他们顺利毕业,谁就赢。那么,我们来看看这几样的影响。

  以耶鲁为例,扣除通货膨胀影响,耶鲁1975年的学费是 4000刀(美元),(按2000年基准是12000 刀),到了2000年,是25000刀 (2000年的基准),到2015年,是47000刀 (按2000年基准是34000刀),学费的增长远远快于通货膨胀,而1975-2000年教职工的工资考虑通胀因素也不过增加了4 倍,而学校从各种途径拿到的经费也从占总资金的12%升至 25%。

  进来这么多的钱为什么还要涨学费呢?看看学校新建的体育馆、宿舍等等就知道了。因为在这些地方不花钱排名是上不去的。

  所以在1975年,一个勤劳的孩子可以通过半工半读无债读完耶鲁,现在是不可能的了。要能半工挣出学费,还上大学干嘛啊?

  再说抢学生。

  每年录取结束,各藤都拿着自己个位数的录取率炫耀,而这个数据几乎是年年刷低,去年斯坦福连5% 都不到,几个大藤也远低于10%。表面上看来是竞争太激烈了,实际上呢?我们先看看别的国家的数据。剑桥各方面声望不低于美国的大藤,2015年剑桥录取率21%, 如果去看看清华北大,大概都超过50%。

  那么这些学校竞争就小吗?根本不是!英国大学报考有限制,不是想报几个就报几个,而且剑桥和牛津只能挑一个,没有横扫顶级名校一说;至于清华北大,用中国的报考方法,谁敢没事报着玩?估分不在差不多的区域,是根本不会报的。

  而美国各种学校用出浑身解数要让学生报名,所以每年不少人其实根本没戏的却不在乎报名费去报名校,如果你在乎报名费,好吧,大学还可以找些理由把报名费也免了。

  如果规则透明,申请人自己对比一下,估计没戏也就不报了,那不好,所以大学就把录取规则搞得玄而又玄,让大家猜不着,比如:拒绝了一堆SAT2400分的,要一堆2100分的,理由多了: 领导力、少数族裔、LGBT(同性恋和跨性别人)、穷人家庭等等,还有比如,“哦,今年碰巧我们需要个拉竖琴的。”所以人人有机会,个个没把握。不试怎么知道?报吧!既然没把握每个学生就多多的报,学校录取率于是一起刷起来。

  可是大学在乎的还有接受率呢,那就更花哨了。稍微差一点的学校看到一个各方面都特别优秀的申请人,马上会想:这哥们太牛了,一准申请了更好的学校,不要!要不先放候补名单里,万一前面的学校看走眼了没录取,咱就捡漏儿。好学校面对这样的学生呢,互相猜测,这孩子会去哈佛呢还是耶鲁呢?仔细看看,哦,提前申请的是耶鲁, 估计喜欢耶鲁, 那咱哈佛找别人吧。

  看看,大学录取上八仙过海各种神通,不过就是不让咱普通百姓明白了好挑合适的报。

  再说毕业率。

  这真是个笑话。毕业不毕业是学生够不够努力的问题,怎么成了学校排名的因素?为了这个毕业率,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再以耶鲁为例,耶鲁1976年4年毕业率76%,6年毕业率91%,到2009 级(2015年统计数据)4年毕业率88%,6年毕业率97%。各学校提高毕业率的方法也是八仙过海,开设的专业五花八门,让你总有办法毕业。

  终于毕业了,用处多大呢?哈佛的数据比较全,我们来看看。今年的毕业生统计,哈佛毕业生大概一半的学生薪水不到5万美元,有16.8% 的人需要父母继续资助(希望他们是去读医学院法学院吧)。还有40%的人预计需要父母帮补,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做到经济独立。相比之下,不怎么难进的密歇根大学工学院的毕业生薪水中位数在7万美元左右。

  所以开头那篇文章提到的大学申请竞争压力的来源,其实正是这些学校追求排名、操控录取的结果,他们希望改变录取规则来减压,真是南辕北辙。少了硬指标,只会让学生更加不知道努力方向,更没有确定性,更疯狂申请更多的大学,根本不会减压。哈佛在校生目前因为精神问题而寻求帮助的比例已经不低:抑郁症18%,焦虑症16%, 其它各项加起来也有10%。

  那么,降低学术硬指标进来的那些学生怎么保证能应对这样的压力?还是大学要再降低学术要求来照顾他们?而这些学校提倡的“澳际”,真是个笑话!

  请问你怎么知道我去做义工是刷小时给大学看还是澳际那些人?是不是写一篇声泪俱下的文章就证明我特别的善良?为了家里小狗生病吃不下的饭的人,是可以对穷人的需要视而不见的,这是善良还是不善良?

  即使退一步,学校有先进技术能测试出谁真的善良,澳际他人,但是缺少了各种学术的衡量,能保证这些人可以学到他们预期的东西,以后毕业可以至少独立,再去改变世界吗?还是只有白雪公主的智商,只好让大家拼了老命去救她?

  当然,任何人都可以从哲学系或同性恋历史研究专业毕业,然后呢?

  所以,当白雪公主们在哈佛改变世界的时候,我的孩子们就不去凑热闹了。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