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英国福利体制出“恶果”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216 移动端

  英国政府的福利体制却创造了无业家庭对政府的依赖,因此更多的儿童在毫无就业经验的家庭里成长,这样产生的后果令人堪忧。

  数据显示,在英国有1/5的年轻人生长在完全依靠失业救济金的家庭里。据统计,几乎240万的儿童和青少年的家长都依靠政府发放的津贴,这个数字比早先的预计高出了1/3。根据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政府部门所调查的数据显示,其中,在4岁以下的婴幼儿达722800人,占未成年人口的1/5。

  根据英国就业与退休部所作的分析,在2008年5月,有2397410名18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父母一方(或监护人)申请了无业救济金。英国政府在去年对该情况的预计为180万人。

  这些数字让政府福利政策的评论员大为不快。

  来自政府研究中心智囊团的吉尔·柯比说道,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和现任首相戈登·布朗都表示无业家庭是他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但是政府的福利体制却创造了无业家庭对政府的依赖,因此更多的儿童在毫无就业经验的家庭里成长,这样产生的后果令人堪忧。

  专门研究家庭问题的作家及研究员帕特里夏·摩根说,从过去几年的数字来看,虽然有些人在减税的“诱惑”下积极工作,但是在过去10年,情况并没有任何改进。

  在无业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和其他儿童相比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有诸多劣势,比如他们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学习成绩,日后吸毒和犯罪率也比其他孩子要高。

  英国就业与退休保障部门的发言人表示,政府的《儿童贫困法》将力挺今后的政府,做到在2020年之前消除儿童贫困。

  新的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接近有300万人失业。

  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着工作,英国政府近日提出对策,建议父母们把孩子的生活弄得“难过点”,把他们“逼”向就业市场。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开出的这一“就业处方”归根结底就是告诉父母们“打是疼、骂是爱”,尤其是在1/10的大学毕业生找不着工作的今天。

  这一“药方”提醒父母们:不要帮孩子洗衣服,也不要帮孩子熨衣服,将孩子们爱吃的食物从冰箱里拿走,更不要给孩子们零用钱。

  解决“毕业即失业”毛病还有些“禁忌”需要父母们注意,首当其冲的就是不要絮絮叨叨:明明知道儿女们找不着工作,做父母的就不要整天将找工作挂在嘴边,这样会适得其反。

  开出这一处方的是英国注册心理师丹尼斯·泰勒,她提醒父母们不要“过度帮助”孩子。如果将“安乐窝”弄得太舒服了,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谁还想出去找工作呢?

  数据显示,在25岁至30岁的人群当中,25%的男性和13%的女性仍“寄居”在父母家里。虽说这与房价高企有关,但也有不少人贪图父母们提供的“安乐窝”。

  解决“毕业即失业”的问题除了需要父母们更严厉的因素外,丹尼斯开出的处方建议毕业生们也需要进行“就业预期调整”,不要“眼高手低”。

  这份就业指南说:“确实,有些人立志成为演员或剧作家,结果白白浪费几年的时光。其实,人们可以在有一份工作的同时追求自己的理想,首先要做的就是经济上独立,这样才可以自己帮助自己实现理想。”

  指南提议说,在目前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毕业生们需要暂时搁置自己。

  英国政府最新数据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过去两年上升了1/3。不少人甚至在毕业几年后还未找到工作。

  2005年的毕业生中,有11000人在三年半后仍然没有工作。而2003年离校者的相应数字仅为8000人。

  这个由高等教育数据机构公布的数字显示,毕业生中做兼职工作的人数也略有增加。

  过去两年毕业生的平均年薪增加了1000英镑。拥有学士学位现在年薪中值在2.4万英镑左右,有研究生学位者的收入中值则为2.7万英镑,而且就业的可能性更大。

  2008年11月这项调查研究之前,近79%的研究生出校门后找到了全职工作。而只拿到第一学位的毕业生就业率为75.7%。

  大学及学院联盟(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秘书长萨丽·汉特说,政府不应该用毕业生的工资数字来维护使大学生们债台高筑的合理性。

  她说:“对我们的大学生投资有清楚的经济缘由。除了带来更多教师、护士、医生、工程师等这些明显的好处之外,大学生们犯罪率低,对国民健康体系和已经不堪重负的福利系统的压力也相对较小。”

  有43000 毕业生参与的这次调查显示,毕业于2005年的大学生,12%不满意他们目前的职业, 而39%的人则说他们“非常满意” 自己的职业。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