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打造多样化的终身学习社会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33 移动端

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韩国高等教育最显著的特征: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多样化的教育体制;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
韩国自二战以来,特别是从六七年代开始的经济起飞,一跃由世界上最落后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新兴工业国家,也因此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根据自己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的特殊国情,实施了教育优先的经济发展政策;再加上当时国际上有利的发展契机,这使得韩国的高等教育得以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为韩国经济插上了起飞的“翅膀”。韩国高等教育成功发展经验也因此成了各国高等教育所借鉴和学习的典范。

韩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

纵观整个韩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过程,是对全社会进行高等教育的普及过程。其发展主要源于二战后几次重大的变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战后到六十年代末的高等教育。二战后,韩国得以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但却成了美国的安全军事同盟国,美国占领军针对日本殖民者在韩国实施的严格控制的教育制度,照搬美国教育模式,采取近乎绝对自由的教育制度;韩国政府当时也无暇顾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等教育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民间私人投资办学的热情,韩国高等教育得以迅速膨胀起来,尤其是私立高等学校迅速兴起,为私立高等教育在韩国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这一段时期的发展已使韩国高等教育在量上初具规模,尽管这一时期为韩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借鉴了欧美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与经验,但由于缺少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且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使得私人投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且办学质量也跟不上。到了六十年代,出现了毕业生供过于求,且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在能力和素质上的要求,所以在六十年代,进入了高等教育的调整期。政府开始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对高等教育加以宏观管理和调整,如进行了减少文科、增加理科的科类调整;且更加重视对学校质的建设,而不是追求对学校数量的盲目扩张。总之,通过六十年代的调整,高等教育开始以经济发展为导向,为七十年代进入高速发展期打下了基础,但还显得不够成熟,没有自己的特色。
第二阶段:从70年代开始,韩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期”。此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开始更加紧密的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70年代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成员在技术和专业水平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专门的技术和科技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使高等教育又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其中以汉城大学的综合化改革和实验大学的试行及大学特色的推行为改革最重要体现和成功示范。高等教育在总体层次结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学分学制等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学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学生入学率也逐年提升;并且还创办了广播函授大学,以满足社会不同成员对教育的需求。80年代,随着韩国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对高科技和高技术的专门人才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为此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也鼓励和提倡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同时还开设了为培养专业人才而开设的开放大学。总之,七八十年代高等教育最显著的特色就是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高等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就是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特殊人才。同时也促使高等教育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朝着大众化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此时过分强调了教育的经济功能,而忽略了人文道德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鉴于适龄人口的下降和青年升学压力的减轻,韩国高等教育改革开始致力于建立向社会全体人普及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的终身学习社会”的教育制度,旨在向全体公民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培育终身学习社会,认可那些不仅在学校内而且在学校外获得的各种各样的学习经历;同时强调办学的自主化、特色化,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管理从政府主导型向大学自治型过渡,高等教育在规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大学入学率直线上升,到1996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高达60.3%,这标志着高等教育进入了真正的大众化普及阶段。在新世纪韩国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口号就是“质量就是一切”,在高等院校间引进竞争机制,加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并继续沿着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的方向前进,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使韩国高等教育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质量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特征

韩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的发展历程中,具备以下几方面最显著的特征:
第一: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树立教育先行的观念。六十年代减少文科,增加理科的科类调整,70年代创办面向在职职工的广播函授大学和面向产业的两年制的“专门大学”;在80、90年代的经济转型期又创办了技术密集性产业所需高级技术人才的开放大学(产业大学)和建立“多样化的终身学习社会”的教育制度,这些均是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变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的教育制度改革。
第二,以多样化的教育体制为保障,以满足社会不同成员对教育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升级,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的热情也不断高涨,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人人都选择相同的受教育模式,因此多样化的教育体制满足的人们的多种受教育的需求,进而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70年代成立的广播函授大学,80年代创立的开放大学,使韩国的高等教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从单一的全日制教育方式转化为多样化的教育方式。90年代建立的自学学士学位考试制度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社会”的教育体制,使韩国多样化的教育体制日趋完善。
第三: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形成以社会办学为主,政府投资为辅的办学特色。韩国自古到今都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无论从政府,到社会团体,到个人都普遍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尤其是民间办学的热情特别高,韩国教育大众化之所以能后来居上,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以发展民办教育为主,民办教育成了推动教育大众化的主要动力;且在整个社会形成了重教育、重文凭的社会风气,家庭和个人都舍得对教育的投入,甚至普遍以不能上大学而感到耻辱;再加上政府对教育的积极扶持与投入,有效地加以宏观调控与管理。这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使得韩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充分的发展资金,解决了政府在投资办学时的资金难题,建立了日益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
韩国高等教育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多样化的教育体制,特色化的专业学校,学校的内部结构,课程设计等等许多方面。但韩国教育体制也存在许多弊端,如过于强调教育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人文素质等基本素质的培养,这虽然在短期内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还有在高校间缺乏竞争机制,一些名牌大学凭借其固有的优势而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缺少发展与改革的动力,不利于整个教育体制的改进与完善。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