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国留学电气工程专业套磁经验分享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19 移动端

  美国留学电气工程专业套磁经验分享,根据以往的套磁经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GPA在申请中很重要,而套磁工作不可忽略。成功的套磁,可以直接消除T、G、GPA上的硬伤,因此与选校同样重要。

  套磁最重要的是让教授相信自己的能力(或潜力)是真实并符合教授期望的。因此最好的套磁方式无疑是学术套磁,因为套磁的目的是展示自我、进而推荐自己,而不是让教授能收满学生充数——值得套磁的教授永远不会缺学生,会缺学生的建议大家敬而远之。学术套磁其实很简单:找一到两篇教授近两年的论文进行略读,了解其阐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足或提出改进意见。和很多人一样,我一开始对学术套磁心存畏惧,因为自己想申请的方向跟研究生学习时做的项目关系不大,因而害怕措辞不当反而暴露自己的差距。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教授的论文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计算和实验验证而获得的,他不会为了检查申请者的想法而再去花几十个小时来计算和做实验。因此只要提出的意见、建议具有创新性,同时又不是离谱得牛头不对马嘴,大部分教授是愿意跟你探讨并进行指点的。这样,你的套磁信会在一大群直接询问教授是否招生的邮件中脱颖而出,大大增加了获得第一封回复的可能性。

  邮件的标题应当明确,以免看着像垃圾邮件。例如,我曾发信给南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他仅仅在数字信号波形分析中考虑了电源噪声对信号的影响,而没有考虑信号跳变对电源也有瞬间的恶化作用。标题直接写作impact on power of signals,内容指出了2到 3个问题和改进建议。很快他就给我回了信,表示我的想法是很不错的,鼓励我在这上面进行更多的研究。当我提及想申请他的学生时,他表示现在研究方向已经改变,假如我在USC读完硕士还想继续读博届时可以找他面谈。这就是一个半成功的学术套磁。我花了不到1个小时研究他的论文,10分钟时间发第一封邮件,3天内获得了他招生的计划,并给教授留下来不错的印象,为以后可能的转学留下了方便之门(后来发现他与我未来老板以及教研室的其他老板都有过不少合作,被交换到USC也不是不可能的)。此时我已经表达了自己的专业兴趣方向,如果再转向说对他现在的方向也感兴趣显然是不明智的。

  非学术套磁,获得回复的速度可能一天,可能永远都没有,平均1到2个星期不等。而重要的是,你很可能永远是人群里不起眼的一员。但这并不表示非学术套磁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这也是大多数人获得OFFER的重要途径。此时套磁的目的已经变为两层,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套到OFFER,而达不到时也可以退而求其次,要求教授在处理申请材料时专门看下你的材料来判断是否符合他的要求。前面已经提到,教授基本不会主动去看任何人的申请材料,除非他/她已经对你有了兴趣。我得到AD和OFFER后,为了套成RA而跟教授联系,对方几乎都要求我发自己的简历和论文过去。而这些材料我才申请时都发过去了的。这就证明了他们根本不会去看所有申请者的材料。假如他们会随机翻阅材料的话,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看到我的,因为我准备的东西比其他人厚很多,而且还夹了项目中设计的电路的照片在内。言归正传,我建议非学术套磁第一次联系不要用邮件,而直接用电话炸过去。电话里3分钟就能说清N封邮件都说不清的问题。

  如果担心口语不好,可以先练习下口语:网上随便查个美国服务机构的电话,比如美国邮政(USPS)、ETS、美国快递公司都可以——当然FBI、CIA还是不要试了,拿SKYPE打过去,找一堆乱七八糟的问题随便问,听不懂他们说什么就让他们慢点重复,总之你不表示问题已经得到明确回答他们是不敢挂电话的,多几次你的口语肯定会提高一些。然后就选教授最可能在办公室的时候打过去,事先准备好要说的内容,主要的当然是正在申请学校,对您的方向很感兴趣,我之前做过什么项目,之后就教授问什么答什么。通常教授只要不忙(他忙就不再办公室了),都会很愿意跟你聊几分钟,最后的结果一般都是要你先发简历过去给他看看,或者明确说今年不招学生等等。如果是前者,一定要在电话里跟他确认你的名字,并告诉他你会在邮件标题里注明,请他特别注意。这样的电话联系后,你就直接获得了别人第一封套磁信能取得的最理想的效果。之后的邮件联系,记得一定是教授让你发什么才发,强行附带对方没有要求的材料和软件里附带流氓插件的性质是差不多的。

  上述就是有关美国留学电气工程专业套磁经验分享的介绍,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定位,更好地选择。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