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国大学性侵案频发,为什么高校总想息事宁人?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13 移动端

在美留学的你,如果身边一位成绩并不好的同学突然在一个期末拿了一个全学期全科GPA 4.0,别忙着嫉妒、也先别觉得他受到了哪个高人指点、更别着急去庆贺,因为他很可能刚刚遭遇了重大不幸。

这可能是美国大学潜规则中最黑暗的一条,那就是传说中的“被GPA 4.0”。

“被GPA4.0”一条平步青云之路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美国大学的成绩制度。在大部分美国公立和私立大学中,课程的成绩分为A,B,C,D,和F 五个等级。不同的成绩等级代表着自己能拿到的GPA(绩点)。

A对应的是4.0,

B是3.0,

C是2.0,D是1.0,

而F就是Fail,没有成绩,就是挂科。

历经了12年成绩导向性“素质”教育的中国学生抵达美国之后每天都在愁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课程有没有拿到GPA 4.0.

GPA很重要?这还用问。

就申请研究生的竞争现状来看,美国Top20大学的研究生院各个专业项目的录取者平均GPA为3.6以上,在个别项目中,甚至出现过40多位申请人全部GPA4.0的情况。即使是在非常强调综合素质教育以及多元化的美国,GPA 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低。

拿到4.0的GPA除了泡图书馆努力学习好好考试之外,还有一些极个别的学生可以立刻获得4.0的GPA。不过这可不意味着什么好事,通常这些“幸运”的学生身上都发生了重大的不幸事件。

大二时,同一宿舍楼三楼的一个白人学生就获得了本学期所有科目全A的特殊待遇,但自己却在医院里躺了半个学期。那天他患有抑郁症的室友用一把匕首捅了他7刀。还好校警及时赶到,才捡回一条性命。在医院昏迷了五天才醒来。手术后又得了很严重的创伤后遗症,已经无法在短时间内回到学校上课(实际上他整整休学了一年)。

学校考虑到他的情况,就决定将他本学期的成绩调为全A,也就是单学期的GPA 4.0. 这也算是对他的不幸的一种补偿。

但如果你认为这是学校授予他GPA4.0的唯一出发点,你就错了;如果你认为学校给予他的补偿仅仅是一个GPA4.0,你也错了。

实际上在校园中出现这类重大恶性事件时,被害人都可以起诉学校。以上这个案例中,这个白人学生的家长就尝试过以未能保障学生安全的名义起诉学校。

不论是在法制很健全的美国,还是法制逐步健全中的中国,在起诉到法院之前通常会考虑尽量考虑庭外和解。

此案中,学校和受害人家属在庭外和解中达成了不起诉的协议,而学校的代价是支付全部的医疗费用以及给予他本学期6门课程全A的成绩。

校方考虑到受害人起诉后可能出现的高达百万美金的赔偿以及学校名誉受损的可能,接受了这些条件。

用“保研”换息事宁人?

学生在校期间发生因校方保安措施有明显疏忽漏洞引发的暴力事件从而引发恶性后果,在讨论赔偿事宜时,学校最最希望的是能通过适当的赔偿“换一个”息事宁人。

似乎这已成了见怪不怪的“流水线”似的处理模式,甚至有人在学校里“被强暴”就直接说成是“被保研”了。且不说事实如何,这一方式传递出的价值观有些令人心寒。

在国内,千军万马挤过高考独木桥、进入大学就如同进了“保险柜”能旱涝保收的年代已经过去。大学本科文凭在不断被贬值的大趋势也将很多天之骄子挤上了千军万马的走钢丝的考研路。这时,一个保研名额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

因此,当遭到暴力的受害者在事后选择沉默的接受校方处理结果时,一些人所建起的愤慨和同情摇摇欲坠,完全不堪一击。貌似女学生很愿意被性侵,而“一个保研名额”更被一些人看成是“等价交换的筹码”,再过分点,甚至是被戏虐成“因祸得福”。

而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处理类似学生的“突发的不幸事件”的方法上与中国大学心照不宣,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避免高额的赔偿金和学校名誉的损失,美国大学通常会采取他们能力范围内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之前发生过一名韩国男留学生因被本校黑人学生(也是男生)强奸而获得了一学年的GPA 4.0以及学校对于国际学生最高额的奖学金。

学校这些年在亚太的招生力度很大,花了很多钱在塑造学校形象和知名度上,不能容忍这样一个事件让他们几年来的努力毁于一旦。结果这件事情除了在学生中小范围传播了一阵子之外,在任何媒体上没有留下一点痕迹,整个事件就这样被“捂住了”。

这番折腾不为别的,只为保住学校的面子。

为啥?为了生源,为了校友的捐赠,为了政府的支持。

如果一所学校经常被曝出来强奸抢劫甚至杀人事件,家长就不会考虑送孩子来。美国有3000多所大学,大学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那些手中握着好几份Offer的好学生,更是挑剔。

如果大学吸引不来好学苗,将来的毕业率、毕业生平均起薪等等一切指标都会下降,最终影响到自己的UsNews排名。

学校还能捂多久?

在众多校园暴力事件中,校园性侵案似乎最为敏感,也最不愿被提及。

2015年1月,两个斯坦福大学毕业生骑车穿过校园,发现在垃圾桶后面,一名男性正趴在一个醉酒昏迷毫无意识的女生身上,实施性行为。

第二天,这名女生在医院轮床上醒来,警察让她签署“强奸受害者”资料,她才相信,自己被性侵了。

凶手是斯坦福大学游泳健将Brock Turner,他在一次兄弟会派对时在户外强暴了受害人。Turner被指控犯有性攻击等3项重罪,理应坐牢14年,但法官仅判他入狱6个月。意味着他可能只需服刑3个月。此案在全美掀起轩然大波,也激起了要求将此案的法官罢免的呼声。

23岁的受害者在给法官的陈情报告描述了这一不堪回首的经历给她造成重大伤害,这份7000字的声明除了令在场人们心痛不已也惊动了副总统拜登Joe Biden。他在Buzzfeed刊载的公开信中写道:“我充满愤怒,不但是对于你的遭遇,也是对我们文化仍如此崩坏,竟让你置身于捍卫自己价值的处境”。

拜登写给斯坦福性侵案受害者的公开信,部分截图。

2012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女生Erica Kinsman指控校橄榄球队队员Jameis Winston在酒吧将她灌醉后实施性侵。她报警后,警察居然称,当地很看重橄榄球,不要将此事闹大。

施暴者既没被逮捕也没被起诉,而是继续为球队效力,带领学校球队夺取联盟冠军,捧回了了年度最佳球员奖。 Kinsman仍旧锲而不舍将学校告上法庭,最终双方和解,学校支付95万元赔偿费。

2013年,哥伦比亚大学一名女生Emma Sulkowicz向学校报案称被德国籍同学在学校宿舍内强奸,但检方称证据不足未对施暴者提起指控,哥大校方也决定不对他采取纪律惩罚。

于是2014年9月开始,她每天上学时都扛着自己被强奸时躺在上面的床垫来到学校,用这样的方式抗议学校的息事宁人。

去年,她把这张床垫扛上了毕业典礼,让哥大校长在全校所有毕业生面前尴尬了一下。

谈到美国校园性侵到底有多普遍,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数字。美国司法统计局曾做出统计,每5名女性学生中有1人曾受到过性侵犯,在某些大学被侵犯学生比例甚至高达50%。而仅有5%的人遭到性侵后选择报案。

校园性侵案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而更令人失望的是这些学校中不乏一些世界知名学府。

华盛顿邮报2014年的一项调查统计出了一份全美校园性侵案数量最多的学校排名,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学上报了43起性侵案件,位居各大学校榜首。达特茅斯学院有42起,哈佛大学33起,斯坦福大学26起,都排在前列。

据统计,全美共计有将近4000起校园性侵案件。但是这个数字并不准确,因为将近40%的学校声称未接到任何报案。

尽管美国社会对性问题较为开放,但仍有许多受害者因为不想让别人知道而选择忍气吞声。很多性侵案发生在熟人之间,双方很可能来自同一圈子,一旦选择公开,再想融入之前的社交圈很难。

学校方面就更不难理解,尤其是名校,声誉大过天。能私下解决决不愿选择张扬。此外,一旦案件中涉及那些学校指望着能靠他取得荣誉的体育明星学生,舍谁保谁就不难猜了。

面对于此,总统也坐不住了。据《华盛顿邮报》7月3日的报道,奥巴马、拜登、白宫其他官员公开表示,

那些处理校园性侵案不力的教育机构将被列入黑名单,奥巴马及其家庭、拜登、内阁成员将不会再予拜访。联邦政府可能会撤走在这些大学投入的资金(take away their money)。

2016年的奥斯卡,很多人都在操心着小李子能不能结束他漫长的陪跑之路,但却没有太多人关注一部名为《狩猎场》的纪录片入围。

该片选择了北卡州立大学的两名遭受过校园性侵犯的女生的故事作为主线,反映出美国校园性侵的普遍性,以及校方为保护学校声誉以及“体育明星学生”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的偏失。

影片并没太出彩,作为纪录片,真实性也在入围后遭到一些人的讨伐。甚至还有人联名称因缺乏真实性而有损高校名声。

影片陪跑奥斯卡不足为奇,但背后的题材选取不失为亮点发人深省。高校声誉和几位女生的切身利益在影片中展开了一番殊死搏斗,结果后者输了。

尽管不少人质疑纪录片的结尾以及中间公布出的数据准确性,但它的确给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用保研或是GPA4.0换取的息事宁人或是伪装的一片“来到我校,岁月静好”的假象提了个醒儿,可真实还能藏住多久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