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美国留学选导师的注意事项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301 移动端

  美国留学选导师非常重要。在美国读研究生期间导师如果选得不好,就跟一桩不幸的婚姻一样,未必是因为人坏,但是1+1揍是不work,对你影响也可能很大。下面给大家总结留学选导师的技巧。

  留学选导师的理论指导:

  一、导师的类型有三种:

  1)第一种叫manager

  典型特点是把任务划分得很详细很具体,你可以一步步的来,一步步的取得进展,踏踏实实把每一步作完了,也就成功的完成了科研课题。

  跟这种导师的最大优点,是不会不知道要做什么,因为手头和下一步的工作心里都明白,无非是花上时间,按部就班做事,老师也会紧跟你,随时讨论进展,防止你走歪路浪费时间。

  缺点是太依靠导师了,每一步都是靠导师搀扶着走下来的。在博士后期,有的人没主见继续被老板指挥,有的人尽管能觉出来老板设想的有些东西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往往还是得服从领导,服服帖帖干活,来确保结果。

  在manager型导师手下,有些人没什么机会自己真正的独立锻炼几年能力。

  2)第二种叫builder

  典型特点就是老板主要提供大体的vision/方向 & feedback,具体的工作步骤不给你dine,让你自由搏击。有的导师甚至让你自己读某个大方向的论文,如果你发现了任何感兴趣的问题,都可以投入研究,来做论文。

  跟这种导师的优点非常明显,一旦捣鼓出东西来了,你就彻底上路了,知道怎么独立的完成一个科研任务,很深入的理解里面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粗略的这么说,manager告诉你如何去做,builder让你自己领悟,而自己领悟往往比别人说教,收获更多。

  缺点是学生很容易get lost,老师给你自由,催得不紧,学生可能懈怠,有的人也做的很失败,受挫折比较多。manager手下的学生容易出成果,人家三五个月一篇小 paper,一年一篇大paper,publication list很长,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结果很明显,感觉是前面不远处就有一盏灯照明,走几步路就到了;相比之下,builder的学生,还不停的在一个小黑屋里探索着,锻炼能力呢。但是一旦你自己摸索成功了,上路了,毕业的时候就可以顺利的独当一面,自立能力非常强。很多great professors,都是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尤其是一个领域/学科早期的泰斗们,很多人就是在黑暗中摸索成牛人的。

  这类导师,有的时候看上去很像甚至也可以说就是在放羊,感觉不怎么花时间管理学生。而且纯builder类型的导师,感觉不是主流,数目不多。

  3)hybrid

  导师前期作为manager简单带你一两个学期,然后就放手作builder,这个似乎是最理想的类型了,有不少老师也是这个类型的。有的牛advisor,也会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决定侧重某种类型,或者混合使用某些techniques帮助你成长。

  很多导师刚找到学生,可能是打算要做hybird type,但是在实际过程中,结果可能不是这样子。比如说有可能学生不上路,老师不得不继续带下去;也有可能导师result driven,后面本来应该放手的时候,偏偏继续干涉。各种原因夹杂在一起,弄来弄去,就是导师作为manager一路陪学生毕业了。

  二、如何选择导师

  选择哪种导师要看自己的情况了。貌似大部分中国人更适合跟个manager工作,中国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似乎更适合handle specific, well dined tasks;很多中国学生读phd也不是真心热爱的不得了,跟了builder就很容易偷懒懈怠了。

  同时也要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是去公司工作,跟个manager反而跟公司的氛围/模式更适合,最起码在你的职业起始阶段,在公司里,你的工作就是要尽量做好分配好的任务。

  从长远来看,有独立能力的人,无论是科研还是其他方面,更容易作的成功更容易很出色。

  三、现实意义

  很不幸,导师如何,只有你跟他工作一段时间才知道。

  如果一个导师多年来一直是很固定的某种类型,他的学生们应该明白,你可以去打听,但是即使想去的系/lab/research group有中国师兄师姐,除非是很熟悉的朋友,否则大家一般也不会在背后跟你评论老师。肯正面回复的,也无非是导师很好这种不痛不痒的话 — 人还在老板手下干活,谁那么大嘴巴?

  还有,有些导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的方式也是截然不同的,有些组里,既有很独立的学生,也有被导师牵着鼻子走的。

  人在国内申请的话,无非是看某个老师是否有钱,做的东西你是否感兴趣,很难弄清楚他/她是否真正适合你,这篇文章,也只能提个醒作用;导师类型跟你是否匹配,可能等你来了美国之后考虑,才有意义。

  留学选导师的个人经验:

  来美国快一年了,下面就我自己和别人的感受总结如下,希望对后来人有帮助。当然,这也不是真理,自己根据情况判断,只是提供参考。

  1. 不要找很年轻的导师,主要指那些刚出道1-3年的年轻老师,一般是assistant professor.这些老师的实验室一般刚开始建设,仪器设备不全,资金不足,研究领域、方向刚起步,没定型。这样你可能要做很多别的事,会耽搁你的时间。

  2. 不要找年轻的中国老师。年轻还是因为第一个原因。至于中国老师是因为一般中国人都比较抠门,而且会叫你努力干活,还不给你钱。多数中国人都有一种喜欢免费午餐的情怀。美国教会提供的免费午餐,中国学生是主力之一。

  3. 不要选择年纪在50岁以上的教授。虽然是教授,但一般到这个年纪了,成功的已经功成名就了,就不会再努力了;不成功的也没什么希望了,所以一般不会管你。当然这一条不是绝对,有一些很牛的人,50岁还是正当壮年。

  4. 最好找那些博士、博士后比较多的老师,这样即使老师不管也可以向他们学习。而且学生多的话,说明其研究基础好,条件也基本具备。

  通过上面对美国留学选导师的注意事项的解读,相信对于很多计划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学生可以参考上面的信息来提前做好留学选导师的准备和规划。

  经典内容回顾:

  1.留学美国怎么买手机

  2.美国研究生学费最贵的专业

  3.美国大学的开学时间

  查找更多新鲜资讯>请点击

  直接获取澳际顾问的咨询服务点击进入 >>>>有问题?找免费的澳际专家咨询! 或联系QQ客服: ,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处留言,把您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们。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