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你不知道的加拿大华人生活

刚刚更新 编辑: 加拿大 浏览次数:486 移动端

  想要去加拿大留学的同学,大多会关心在加拿大的华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辛酸或激情?本文或许解答你心里那个关于加拿大华人生活状况的疑问。(获得更多加拿大留学咨询点击进入>>>>澳际免费咨询顾问或联系QQ客服:)

  从移民到老板

  在还没有踏上加拿大之旅时,我就已经认识了一位充满个性魅力的女华人,她就是当时随我们同行的爱斯达国际旅游公司的总监,丁晓明女士,我们都管她叫Eva.

  Eva在去加拿大之前,是上海半导体厂的职工,为了出国,35岁开始学外语,每晚在上海夜大恶补,日夜苦练,终于有了一口娴熟的英语。

  和所有人一样,她做了许多不同的工作,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与一位朋友在研究了加拿大旅游市场后,发现在加拿大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按照国内商务考察要求,全程安排的当地公司,当地人开的公司,终究因为文化差异做得不尽人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说干就干!

  他们合伙注册了爱斯达国际商务旅游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大多数是上海人,会讲流利的上海话,他们的公司让中国,特别是上海的团队青睐有加,让每次国外的旅行就像一次老友相约远行,没有任何语言、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上的隔阂和障碍,在加拿大很快打出了名气。

  她对这个生活了15年的国家也怀着深深的感情,尤其欣赏政府的环保策略。她说,以前刚到加拿大,政府鼓励居民用电,每月用电超过500瓦,还给予优惠,越多越便宜,可这两年,政府从资源保护考虑,已经提醒大家要节约用电了,每个月政府会给每个家庭发表格进行节约用电的介绍,同时会告诉你家里电器如何使用是最省电的,也是煞费苦心。

  Eva是个成熟的老板,更是个慈祥的母亲,工作之余,她和所有女人一样,爱护丈夫和儿子,儿子五岁就来到加拿大,对中国很多历史并不了解,是个“小香蕉人”,Eva总要和他讲解,让他知道关于母国的更多的东西。

  资深外交官,中国不了情

  在加拿大之行中,我趁便拜访了一下老朋友贝斯德,人如其名,他这个人真的很best。

  老贝与中国的缘分,早在1999年就已经开启,那时,他出任加拿大前驻上海总领馆总领事一职。在职期间,他做了很多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往来的实事。

  老贝是个中国迷,虽然在中国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尤其迷恋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的书房内,就悬挂着许多中国字画,他最喜欢的,是那幅“龍”字书法作品。

  现在,作为加拿大外交部北亚及太平洋司司长,贝思德继续为中加交流与合作尽心尽责。比如,作为加拿大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访问上海,作为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部长访问上海和浙江,作为上海食品采购代表团参加蒙特利尔食品专业博览会等等。

  对于我们的穿越之旅,老贝赞不绝口,还十分热情地叮嘱我们一定要代他去安大略省,那儿是他的老家。老贝的妻子也是个大大的好人,在学校负责一些慈善工作。虽然工作也很忙,但还是坚持经常组织许多活动,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这让她觉得很有意义,把这当作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英语一级棒,乡音改不了

  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说普通话和说英语,哪个比较难?

  我相信90%以上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无论你是北京人、上海人、山东人,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可我在加拿大的诺瓦·思可齐亚省,偏偏遇到了这么一个怪人。

  她叫张月明,是89年来加拿大的,原山东体工队运动员,曾在1991年拿过全加拿大的射箭冠军,这个女人真的很不简单!

  她目前的身份是一家中餐厅的老板娘,餐厅的名字也很简单,就叫“明”。吃过龙虾晚餐,她和我们聊了起来。他们在这里开的小餐馆虽然小,可客人来得不少。在这里,中国人是确确实实的少数民族,十几万的城市中只有150人不到,所以每次有中国留学生来用餐,她都会很慷慨地打折。

  张大姐招呼客人时,说的是一口纯熟的英语,但跟我说话时,却是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两相对比之下,显得有些滑稽。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英语说得这么好,可中文口音还是家乡口音呢?她笑着说,不想变也变不了了。

  她的打算是将小店卖掉,带一双儿女回国发展,她的先生是当地政府主管文体的官员,但是现在很想回到祖国,在外十几年了,想回家看看。

  在张大姐的浓浓乡音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情境。

  “大家拿”,还是“艰难大”?

  出国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走进了天堂,有不少移民到了加拿大后,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对异国艰难缺乏心理准备,生活过得并不如意,过得好的移民称加拿大是“大家拿”,这主要是针对它的高福利政策说的,过得不好的,则自嘲加拿大是“艰难大”。

  很多留学生或移民,在加拿大从事的第一份工作就是送外卖。加拿大华洪食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马开廉,也曾动情地说起当年不堪回首的打工辛酸史。

  一次他去送外卖,开门的是一个50多岁的妇女,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为了博得顾客欢心,多给点小费,他顺口就恭维道:“您的孙子好可爱啊!”没想到夫人一听,勃然大怒,冲他大吼:“你给我闭嘴,这是我儿子!”然后就把门狠狠地关上了。因为怕客人投诉,马开廉只好自己把外卖吃了,回去自己掏钱交差。

  还有一次很惨痛的经历。那是一次骑车送外卖时,顺着一个斜坡往下溜时,迎面开来一辆车,由于对方速度太快,来不及刹车,马开廉慌了神,不小心把脚卷进了车轮,于是自行车翻了,他整个人也被抛了出去。当他一瘸一拐、头破血流地回到餐馆,老板劈头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外卖送到了吗?”

  而今,已经坐拥两个大型食品公司,担任多个华人协会理事的马开廉,在谈起当年的辛酸经历时,仍然唏嘘不已。他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称职的“红娘”,将中国的小吃引入加拿大。如今,在多伦多、渥太华等城市的超市里,不难找到烤鸭、老鸭汤、肴蹄、四鲜烤麸、梅菜扣肉等中国味儿十足的食品,这都要归功于马开廉的“引进来”。

  各家自扫门前雪

  这个标题在很多中国人看来,是带有贬义的。一向热心肠的中国人,总喜欢给人提供帮助。可是,我在回程的飞机上,从一位沈女士口中,得知了一个“不扫他人门前雪”的有趣故事,但绝非我们中国式思维范畴之内的那种。

  沈女士1993年从上海到新加坡,再辗转移民加拿大,她每年都要回国几次,去探望上海老家的父母。所以,这不难解释她那一口纯粹地道的上海话。

  沈女士很健谈,对上海和她现在的居住地卡尔加利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她给我们介绍了加拿大美丽的风光,健康的生活,也讲述了新移民在加拿大遇到的许多因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误会。

  初到加拿大那会儿正是冬天,街道上堆着厚厚的积雪,家家户户每天都要清扫自家门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初来乍到的总该先表示一下友好吧!于是第二天,她特地起了个大早,把左邻右舍家门口的积雪打扫得干干净净。

  没想到到了晚上,邻居老外就上门来兴师问罪了:“沈女士,你千万可不要替我们扫雪了,你不扫就罢了,如果没扫好,露出下面的冰,万一滑倒路上的行人,我们家可是要被罚款的呀!”

  老外的奇怪逻辑当下让沈女士哭笑不得,只得连声道歉。从那以后,她再也不会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中国人一向引以为傲的助人哲学,在其他国家却并不适用。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的是不同角度的思维。所以,在大家出国的时候,可不要“想当然,所以然”,而是“入乡随俗”,这样会避免很多由于文化冲突带来的麻烦。

  很久以前,中国人已经相信幸福就是头上有片瓦,脚下有块土地,身在家乡,安身立命,才能开花结果,非不得已,才会漂泊异乡,在他乡寻找生存机会。幸而,有许多像加拿大这样,胸怀如同国土一般宽广的国家,以一颗坦然包容的心,容纳了这些来自中国的打拼者。

  为什么去加拿大留学?留学之后,华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些远道而来的打拼者,凭着双手在异国他乡重新开辟了一个家。我在加拿大所到之处,莫不看到华人、华侨发挥聪明才智的作为和成就,也深切地感受到同为炎黄子孙的他们,对于祖国的深情厚爱和对祖国来宾的热情友好。那是一种共同的民族血脉,使得海内外的华人天然相连。

  相关资料:加拿大留学 租房子的那些事

加拿大越老越值钱的十大职业介绍

加拿大移民职场成功“五字真经”

你不知道的加拿大华人生活加拿大华人生活加拿大华人生活

  想要去加拿大留学的同学,大多会关心在加拿大的华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辛酸或激情?本文或许解答你心里那个关于加拿大华人生活状况的疑问。(获得更多加拿大留学咨询点击进入>>>>澳际免费咨询顾问或联系QQ客服:)

  从移民到老板

  在还没有踏上加拿大之旅时,我就已经认识了一位充满个性魅力的女华人,她就是当时随我们同行的爱斯达国际旅游公司的总监,丁晓明女士,我们都管她叫Eva.

  Eva在去加拿大之前,是上海半导体厂的职工,为了出国,35岁开始学外语,每晚在上海夜大恶补,日夜苦练,终于有了一口娴熟的英语。

  和所有人一样,她做了许多不同的工作,终于有一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她的命运。她与一位朋友在研究了加拿大旅游市场后,发现在加拿大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按照国内商务考察要求,全程安排的当地公司,当地人开的公司,终究因为文化差异做得不尽人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市场,说干就干!

  他们合伙注册了爱斯达国际商务旅游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大多数是上海人,会讲流利的上海话,他们的公司让中国,特别是上海的团队青睐有加,让每次国外的旅行就像一次老友相约远行,没有任何语言、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上的隔阂和障碍,在加拿大很快打出了名气。

  她对这个生活了15年的国家也怀着深深的感情,尤其欣赏政府的环保策略。她说,以前刚到加拿大,政府鼓励居民用电,每月用电超过500瓦,还给予优惠,越多越便宜,可这两年,政府从资源保护考虑,已经提醒大家要节约用电了,每个月政府会给每个家庭发表格进行节约用电的介绍,同时会告诉你家里电器如何使用是最省电的,也是煞费苦心。

  Eva是个成熟的老板,更是个慈祥的母亲,工作之余,她和所有女人一样,爱护丈夫和儿子,儿子五岁就来到加拿大,对中国很多历史并不了解,是个“小香蕉人”,Eva总要和他讲解,让他知道关于母国的更多的东西。

上123下

共3页

阅读全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