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7年我在澳洲的乡村生活
澳大利亚技术移民政策中,愿意到偏远地区工作的独立技术移民申请人(Skilled IndependentRegionalVisaSIR)可以获得10分的额外加分。于是乎,许多留学生们为了达到移民的目的,纷纷跑到偏远地区的大学读书,如塔斯马尼亚大学、南澳大学等,也有许多人留在澳大利亚的小镇上工作和生活。不过,在下定决心到农村居住前,有不少人会心存疑问:澳大利亚的农村是什么样的?过去了能适应吗?Yilia为我们讲述了她在乡村小镇的生活,也许能一窥究竟。
小镇里唯一的中国人
从最初的登陆,到现在对环境的基本适应,Yilia用了半年的时间, 我居住的这座小镇,本地人称其为通往西部的"gate-way",类似于古代中国的长城关口吧。小镇大约有300位居民,我是唯一的中国人 。据Yilia回忆,自来到小镇生活起,她见到的亚洲人还不到10个, 他们都来去匆匆,只有我,始终驻守在这个"农门客栈" 。
之所以到这个小镇工作,是因为语言和专业(文科)的关系,刚登陆澳大利亚的Yilia 根本无法在城市找到一份工作。 我最初的想法就是找一份工,先攻克语言这一关后再做打算,可是太难找工作了,后来我在网站上发布了一条信息,内容就是新移民需要工作,留了个联系电话。小镇的一间杂货店老板看到我的信息,问我是否愿意去那边工作。虽然那个时候我对小镇毫不了解,还是决定来这个距离布里斯班 20个小时火车路程的小镇,人生有时候需要冒险。 Yilia说完,在网上发了一个笑脸。
刚下火车就想走
初到小镇,大致了解了工作和住宿环境,Yilia马上有种扭头就走的冲动。 杂货店很大很简陋,就是个大铁皮棚,屋子里摆满各种商品,基本上什么都有,而且还是一个加油站。卖货、收银、理货、清洁等,都要由我一个人负责,薪水也不高。 Yilia说, 但一想到城里的工作更难找,最终还是留下来了。
小镇有多大?说真的我不清楚。按照中国的说法,小镇也分为镇上和镇外,镇上常住35户,还有好几处空房子,每户都有比较大的面积。从镇上出发,往各个方向开车1小时估计能到下一个小镇 。据Yilia说,小镇不是一般的小, 图书馆藏书之处大概只有12平方米左右,没有医院和固定的医生,杂货店仅此一家,还兼加油站,卖烟、饮料、汽车零配件、T恤、日用品等等,可以订货。还有一家三四十平方米的超市 。
最令Yilia受不了的就是恶劣的天气, 这里一天有四季。白天还好,晚上就麻烦了,入睡前不能盖太多,因为很热,但半夜气温又会下降,常常被冻醒。 Yilia说道, 盛夏温度通常可达47摄氏度,我已经在此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盛夏,老天眷顾,最高只有45摄氏度。据当地人说,冬天最冷时可达零下6摄氏度。
民风淳朴夜不闭户
不过,来小镇后,Yilia的英语水平倒是提高得很快, 聊天是小镇居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任何人相遇了,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能聊半小时以上。 Yilia说, 小镇大多数居民都很友好,路上相遇都会扯上你聊几句。刚开始我只会以傻笑回应,现在也和他们谈笑风生。
小镇的民风很淳朴,也有点守旧。 如果单身女性在小镇生活,就一定要内敛,这样才会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最令Yilia吃惊的是,小镇可以说夜不闭户,居民都不习惯锁门, 我刚来的时候还真不习惯,时刻担心人身和财产安全。现在也习惯了。当然犯罪的情况也有,也听说有人嗑药、打架闹事的,只要你不去这个圈子里混,就没有事 。Yilia只参加一些妇女儿童的party,或者跟随一个家庭参加小镇比较重要的聚会。
这里的生活,说起来并不那么苦,只是没有国内丰富多彩罢了。不过那种孤独是待在城市里的人想象不到的 。Yilia认为,在小镇上生活,得耐得住寂寞,且能独自寻找乐趣才行。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