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那些BBC纪录片没有说出来的事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380 移动端

与其说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这更像是一场秀,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制度在受到国人强烈抨击的同时却受到了英国人的追捧。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中式教育可以弥补一些英国教育背后的问题吧......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记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相关阅读:

第一集:BBC纪录片"中国学校”:英国学生认为剪辑有失公允

第二集:看完BBC纪录片“中国学校”第二集 燥吗?

第三集:剧透转播 BBC纪录片《中式学校》第三集全纪录

BBC纪录片点燃舆论 英国人争辩中式教育好坏

BBC纪录片“中国学校”:你不知道的事

中国老师参与BBC纪录片 对英式教育评价不高

剧透慎入!BBC纪录片第三集结果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