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英国教育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415 移动端

据英国媒体报道,来自中国的五位精英教师近日参加了英国的一档电视节目,用中国的教育方式来教英国学生,以测试英国学生能否适应中国式的严苛教育。

结果是中国老师差点被英国学生气疯,指责英国学生粗鲁、懒到极点、没有上进心、不遵守纪律,并认为这是英国福利制度造成的结果。而英国学生也显得非常不适应,认为自己被迫“像机器人一样学习”。出人意料的是,很多英国网民却支持中国教师,认为中国老师戳中了英国教育的痛点。

这应该是一起能够稍微改变国人对英国及英国教育认知的事件。说起认知,今天虽然号称是全球化时代,但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认知仍然困难重重。不要说英国,就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很多人,见了大陆人还会惊讶:你们居然也用手机?

或者更为众所周知的:他们吃不起茶叶蛋。这样一种情形表明,在中国人眼中的所谓英国,很有可能是想象中的英国;英国教育,更有可能是想象中的英国教育。

想象中的英国教育,更像是坊间段子中所言的“别人家的孩子”。在想象中,英国教育(也包括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成为一个参照物,其主要功能就是反衬国内教育的弊端:国内是万恶的应试教育,英国就是高大上的素质教育;国内教育压抑个性,英国教育褒扬个性;国内教育阻碍创新,英国教育促进创新,不一而足。

而这一事件,以及之前点点滴滴的信息已经告诉我们,这并非完全是事实,正如“别人家的孩子”不会是完美无缺,自己家的孩子也不会一无是处。认知是困难的,但一个好的心态有助于正确的认知,好的心态恰恰是我们现在最为缺乏的,也就是说,我们总是习惯用一种极端的心态去观察和评判“他们”和“我们”。

当年乾隆爷对待英国就是“天朝上国”式的极端自傲心态,认为英国是一个“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的蛮荒之国。而国门洞开之后又是极端自卑心态,中国事事不如人。当然今天已经比昔日进步不少,但这种极端心态遗风犹在。

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他们”和“我们”,“他们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一定要破除这种极端心态,而代之以一种客观理性平和的眼光。英国教育显然是出问题了,否则不会有那么多的英国网民力挺中国教师。

那么我们必须警醒一下,当下全社会如此不遗余力地批判中国教育,但对理想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很多人并无定见,只是简单地拿想象中的外国教育说事。但要么想象并不存在,要么虽然大体符合事实,却也是积弊重重。最后的结果会不会是这样:在亦真亦幻的参照物对比之下,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中国教育的改革把自己好的东西丢掉了。

这样说并不是为中国教育开脱,中国教育的问题,大家感同身受,但现在我们至少要明白,全盘否定肯定是错误的。如果以客观理性平和的眼光审视两国教育,那么平衡作为一种方法论就呼之欲出。在纪律与自由,辛苦与轻松,高压与自觉,集体与个性,依赖与独立,尊重与约束等诸价值之间,能不能平衡一下?有没有中间道路?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