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国留学申请常见的误区攻略

2017/07/05 11:03:44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55 移动端
留学申请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说。申请需要什么?这一点其实很多同学研究地非常透彻,无非就是个人陈述、GPA加权平均分、雅思、GRE和GMAT的分数,还有教授推荐信,另外可能一些同学还知道,同学们还要做一些科研和实习、做一些课外活动、发表一些论文等等,用这些经历来打动录取委员会。 列这么个清单出来,大家可能感觉非常轻松。我们只需要去找任何一个院校、院系的录取申请网页就好了。其实,除了以上这些,我觉得还有必要跟大家讲清楚:首先我把刚才说的诸多因素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 毕业院校、GPA、TOEFL/IELTS、 GRE/GMAT、先修课程、科研论文 第二类: 个人陈述、推荐信、作品集、 科研经历、实习证明、课外活动、面试 两大类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类,我们把它叫做 硬性条件 。很容易理解,因为你的毕业院校是硬标准,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努力来改变。大家有在985院校读书的、有在国外读书的、也有在所谓非985、非211院校读书的。我们的毕业院校是谁来决定的?是由高考录取学校决定的。咱们国内又很难转学,所以毕业院校绝对是非常硬的标准。 除此之外,GPA需要三年的时间来提升和保持,托福、雅思、GRE、GMAT也是定量的分数,考多少分你不可能虚高。 还有就是容易被忽视的先修课程,这些都是硬性条件。所谓硬性条件就是在短时间内很难通过外界的力量去更改的。 第二类就是 软性背景 。所谓 软性背景 都是偏定性的,它没有一个标准分数。没有哪个申请人可以保证:我的个人陈述打90分就可以录取,我的推荐信打80分就能被录取,我们也不清楚哪份个人陈述在国外教授的眼中能拿高分。但是 软性背景 ,是可以通过外界的力量、通过一些方法和技巧让他们的权重增加,同时增大录取概率的可能。 美国的录取不像英联邦国家只看分数,美国院校很看重 软性背景 。申请需要什么我们清楚了,但是为什么需要提供这些素材?每一个条件是想考察学生的那个点?很多同学对于这些所需材料存在误区,导致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在其中。 我们先以硬件条件为例,每个条件它都有真正的考察点。 一/硬性条件 1.毕业院校考察点及其误区 三大考察点: 1. 是学习能力。为什么?美国院校的录取委员会很聪明,很清楚国内大学的录取分数。所以说你的毕业院校越好,他会认为你的学习能力相对越强。 2. 出国氛围 。就是你们学校每年有多少人出国,这很重要的。为什么?我们拿兰州大学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例,兰大,985院校、知名度够高、基础科学非常强,但是出国的人数不多。而上海对外经贸可能国内排名没那么高,但是出国氛围很浓。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外院校会更青睐出国氛围更浓的后者。 3. 学生学术水平。学术水平一方面是指学校整体的学术水平、基础学科水平,如物理、数学、化学等。学校的学术水平基本就决定了学生本身能够接触到什么层次的学习;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本人的水平。 国外院校重点考察的,也就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 存在的误区 1. 研究生大于本科。很多同学认为,虽然我本科学校背景一般,但我研究生考上了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这样的学校。他就会认为自己是以北大或者复旦为背景的学生,尤其是读博士的时候。 首先大家一定要清楚美国院校是更看重本科背景的。研究生如果比本科好可以加分,但是如果两个学生同时做申请,都是同一个研究生院校毕业,但是A同学的本科背景比B同学的本科要强,A同学就会有竞争力。 2. 学校大于GPA。有的同学认为,我的学校是清华、北大,哪怕我的GPA只有3.0、2.9,也会比那些非名校、GPA3.8、3.5的学生竞争力大。我告诉你,绝对不是。 学校和GPA没有直接谁更重要的关系,如果比认为学校大于GPA是绝对不对的。只能说某些院校可能给分相对严格,但是国外院校也会注意,比如北大某个学院、某个专业给3.5就已经很高了,跟那些给分比较水的学校相比,GPA3.5的这位学生竞争优势是很大。 3. 所谓211、985的院校。英国包括澳洲这些英联邦国家非常看重你是否是211、985背景。甚至有些院校对985、211的学生是一套录取标准,非名校又是另一套标准。但是美国院校不一样。刚才也说了 出国氛围 这个考察点,一所学校即使国内排名不够高、不是985、211,但它出国氛围很浓,那么这里的学生就更有优势。 2.GPA考察点及其误区 GPA是大学三年到三年半的所有通过的课程加起来的加权平均。 国外院校看什么? 1. 学习能力,你的分数够不够高,而且还会看重专业课的学习能力。 2. 学术潜力,一方面看这个学生三年的分数是什么趋势,比A同学是往上爬坡的过程,B同学是往下降的过程,这种情况学校会倾向于A同学。 3. 课程难度,这个是很多同学没有关注到的。什么叫课程难度?在我们提交成绩单给录取委员会的教授后,对方会根据我们成绩单上的课程名字,甚至根据过去招过的这个学校学生所上课程的难度,来判断申请人的学习能力。 存在的误区 1. 标化大于GPA。很多同学存在这个误区,认为标化只要拿一个接近满分的成绩就比GPA重要。虽然我GPA3.0、3.1,但我标化非常高、能考330分,我就无后顾之忧了。大错特错! 2. 专业课不重要。我告诉你,专业课很重要,本专业的专业课重要,对于那些想转专业、跨专业的学生,你要转的专业、跨的专业的专业课也很重要。 3. 不能弥补。其实有很多弥补的方式,比如说是否可以尝试选一些网络的课程,或者是否能从文书里体现你的分数不够理想的。所以只要有方案,弥补GPA也不是没有办法! 3.TOEFL/IELTS考察点及其误区 托福和雅思可能是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最熟悉的英语考试了,很多人哪怕不出国,都会选择在大学期间参加这个考试。从考研的角度来说,托福和雅思: 1. 是对英语能力是绝对的测评。考分高,也以意味着英语应试能力相对高。美国院校会认为你的沟通能力、学术英语水平也足够。 2. 门槛分数 。托福和雅思是一个 门槛分数 ,很多院校可能不会写GRE要多少分,但是明确说托福、雅思需要多少分。如果没有达到,你要么被拒,要么入学前先去读个语言学校。 3. 口语水平,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 存在的误区 1. 标化和GPA ,上文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 2. 英语好等于文书好。即便是英语系、托福考到118、119分的同学,写出来的文书可能都不够理想,不知道思想怎么做、主线怎么挖、怎么写才有亮点。 3. 边际效应。所谓 边际效应 是非常低的,你从95分提到100相对容易,一旦你的分数考到100以上,再要提分就很难了。但仍有同学为了提5-8分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其实没有必要。 4.GRE和GMAT考察点及其误区 GRE、GMAT是研究生考试、是以英语为载体考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试,而不是英语能力的考试。 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写作能力。 存在的误区 除了标化和GPA、边际效应这些普遍存在的,我需要重点说说英语能力和GRE的关系:GRE考察学习能力,你的分数高,你的学习能力OK。逻辑思维考试嘛,当然还要看写作能力,因为以后要写毕业论文、作报告,如果你的写作能力不够,人家学校还担心:即使你能做出东西,但你写不出来表达不出来。 面试 有的同学接到面试的通知就有崩溃感了,不知道怎么接电话、怎么问好、怎么挂电话。其实面试一般来说分为两种:行为面试和技术面试。 行为面试大部分存在于商学院当中: 1. 考察你的沟通能力,你需要和同学、你的教授做沟通; 2. 经历描述,就是你文书写了五个故事,教授可能会根据某一些他觉得有兴趣的点,让你展开描述。 3. 你有什么问题可以问教授。不大建议大家问自己被录取的几率,你要问的是学校能够给申请人什么样的好处。比如说课程设置、未来就业前景等,让学校知道,申请人是真正关心这个项目本身、关心自己的职业前景。 以我们的经验来看,行为面试结束后,应该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被录取。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