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GPA3.9/4软妹子的康奈尔大学DIY之路(强烈推荐)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60 移动端

GPA3.9/4软妹子的康奈尔大学DIY之路:

美国留学

很开心有机会和学弟学妹们分享我的出国申请感想。相比于之前的大牛们,我只能算一个普通而幸运的申请者,希望学弟学妹批判吸收我接下来的一些申请经验,超越前人哈。

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一谈我的申请心得。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4个问题:我要不要出国?我想去哪个学校?我要读哪个专业?我读硕士还是博士?

出国是一件复杂而简单的事情。

复杂在于,如果你纠结于保研、出国、工作,纠结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等,如果你纠结于申请硕士、博士、纠结于申请什么方向,那么出国真的是一件无比纠结的事情。

简单在于,如果你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大学四年你只用一步一步坚实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就我个人而言,是属于纠结体,走了不少弯路。所以我希望学弟学妹们静下心来想清楚这个问题。如果你是工薪阶层,出国还需要父母支持;如果你有另一半,出国还需要两个人好好规划;如果你想研究生跨专业,出国前要修一些专业的必修课;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你想清楚的。

关于学校的选择,我觉得取决于个人。美国有美国的好,包容、有实习签证、学校选择范围大;英国有英国的好,读一年,性价比高,学校整体都很好。相应的,澳大利亚、香港都有自己的优点。

关于选择学校,我个人还是希望大家有所侧重,比如我是主要申请美国,也申请了英国的学校。不过申请这个东西跟找对象一样,很看缘分,大家要相信爱你的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还是去一个爱你的看的上的学校哈。

关于专业选择,我个人也是比较纠结的,所以我gre、gmat都考了,但是都分散了很多精力,两个分数都一般。所以我觉得如果小伙伴们想清楚了自己未来要读的方向,就认定一个考试考吧。

考试成绩是你的硬件,一定要尽可能的高,相比于gpa,语言成绩是真的可以努把力提高到一个高度的,千万不要让这个成为你的硬伤。Gpa,托福、gre是你的三维,按外国人的审美,肯定喜欢丰满的人哈~~

关于读博士还是读硕士有人说博士是个大坑,一读就是5年,所以坑那么深,小伙伴要跳进去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啊!!读博士和读硕士的准备是两个思路。我也很自以为是地申请了博士,但是全挂了。申请博士至少要发表的论文、一定的科研经历、很深入的个人陈述,和申请硕士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路,也应该是不一样的难度。

到底是选择排名后一点的博士还是好学校的硕士,大家要充分咨询老师、学长学姐还有了解自己未来的就业市场。我最后选择硕士,客观上一方面是没有博士项目要我,一方面是我没有想清楚自己要不要读博士。所以我觉得读个硕士更保险。不过,我个人觉得,如果你大学四年是按照要出国博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你的条件应该不会差,至少都是很不错的硕士项目。

顺便提一句,我问过相关的学长学姐,他们都觉得读一个美国排名100位的博士项目意义远没有前30的硕士项目有竞争力,因为好学校肯定也会带来更多无形的财富和收获。

第二个问题是确定出国后,如果准备?要准备什么?

个人感觉越早确定出国越好,这句话是很正确的。这里我大致以大二、大三的同学的情况给一些自己的建议哈。

我大学三年,因为想要有保研这条后路,所以很重视学分积,学分积大概换算出来3.9(满分为4)。学分积的换算有很多标准,有些学校直接在最终成绩单上就会显示出来,有些学校是让学生自己换算。

我建议大家用浙江大学的学分积标准换算自己的成绩,可以在网上搜索阳光gpa之类的在线软件换算。有些大学要求用wes换算,思修啊、马克思这些重学分的课就会变为1个学分,但是你的专业课、数学课的比重会相应调整。

用wes换算,你的学分积大概上下浮动0.1到0.2左右。建议思修这些课程分低、数学课分高的同学换算。如果有些同学gpa不是很高,那个人建议修通选课,最好是于申请方向相关的通选课来提高学分积。如果大三的学分积不高,大四也要尽全力提高,因为很多学校都是可以在申请后更新申请成绩的,所以大四的成绩也很重要。

托福和gre,我建议大家大三暑假之前一定要考出来。因为这些是硬件,你一努力就攻克了,你一懈怠它就会反复折磨你。我大四上又去交换又考gre,gre考了三次都是317,都是申请完学校,12月又鼓起勇气再考了一次,才上了320。我个人是吃了这个亏,所以希望大家可以重视语言考试的复习。

个人觉得大家至少都应该以托福100,gre320,gmat720来准备考试。

说完了三维硬件,就是软件的准备了。软件与你申请的方向密切相关。如果你想要学习金融、会计这些应用实践性的专业,如果gpa不够好,那么你就需要多去相关领域实习。实习时一定要记录下自己的一些实习内容和拿到实习证明,这对你以后在简历上陈述自己的实习以及面试时问到你实习了什么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实习,个人建议大家在每个学期开学左右,多去看看应届生论坛、实习人等网站,有很多人贩贴啊,很多summer intern的申请信息,2015年暑期实习信息也相应发布了,大家一定要去看看。第一份实习大多数人都是父母推荐的,但是以后的实习大家一定要认真准备笔试、面试,一步一步得到理想的实习。

对于像经济这些比较理论的专业,实习就不是那么重要了,科研项目以及论文的发表会更重要。个人建议大家大二大三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导师和想要研究的方向,可以厚脸皮跟着老师做一些本科助研,然后大三上尝试写一下论文,看一些英文的文献,仿写论文,写的不错也可以在还不错的期刊上发表,那么你申请的竞争力就是很大的。

我个人这次申请的短板除了gt刚刚过线,还有就是我没有发表的论文,因为在学术专业申请中,论文是最能体现你学术能力和学术规范的软性材料之一。除了实习和科研项目,我也推荐大家广泛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活动。比如商科学生可以参加很多案例比赛,丰富经历的同时也可能得到实习机会。

经济类学生可以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认识一些大牛教授,了解学科的前言点。 交换经历也会成为你简历的一项软内容。但是是亮点与否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表现和实力。

我个人参加过牛津大学的暑期交换,哥伦比亚大学的寒假项目,大四上也去了爱丁堡大学交换。所以我个人觉得交换一学期比summer school更好,不仅因为你可以有更多时间接触教授,也因为你可以更冷静地思考自己是不是适合国外生活。这一块内容很多,包括如果拿到教授推荐信什么,有兴趣的小伙伴下来再详谈。

这么多的软性资料要呈现在一页或者2页的简历上也是我们的能力。如果突出亮点,清晰展现自己大家要自己思考好。简历模版都是大同小异,但是简历的排版是取决自己申请的东西的。如果偏商科,实习经历应该在前,如果偏学术,科研经历和论文要在前。

同时,建议大家都要学会量化和突出自己的特点。不要只说我在实习期间做了什么,而要说我看了多少多少文献,经历了多少个小时的准备,最后得到了多少页的东西。这样的数据表达更清晰,也更有用。

关于ps的写作,更是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写作方法都是以小见大。以经济学方向为例子,不是写自己相当经济学家,而是说自己被某一个经济学问题所吸引而萌生了继续学习经济的想法。

写作结构大致为:(1)我是社么样的人,我为什么想学习这个方向?(2)为了能够qualify 我的艳妓生学习,我本科做了怎样的准备?(3)这个学校、项目具体是什么样的?哪一方面吸引我?甚至是某一位教授的研究方向吸引我?(4)和其他竞争者比,我为什么是这个项目的perfect match?我的短期规划、长期规划是否可以从这个项目中受益?写ps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反复改之后又反复改,但是珍惜这次写ps的机会,因为又是一次你了解自己的过程。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