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中国学生在美留学感悟:不会争取权利最致命

刚刚更新 编辑: 中国 浏览次数:107 移动端

中国教育在世界教育界一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且不讨论中国教育是好是坏,作为留学生的我们,要从这种中国式教育的思维中跳出来,转换到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中,着实不易。那么,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可能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体会这种文化差异。出国党在刚进入美国的时候都感受到了哪些不同?我们又该如何适应呢?

中国教育,这四个大字压在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头上。就这四个字本身而言还是十分霸气的。毕竟很少有国家的人会把教育这种非常普遍的事情前面冠以国家的名义。但这简单的四个字究竟有多重,它会给被压在这四个字底下的青少年们究竟多大的压力,没人算过,也没有人去算。

就我本身而言我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呆了14年,不敢说自己可以彻底解析这四个字的含义,但最浅显的结果就我而言是得到了。

我不喜欢这样的模式。

既然不喜欢那就不要强行继续下去,这样做了势必也不能得到很好地结果。就教育本身而言它没有错,鲁迅当年用文学改变了一代人,变得让他们得以在心灵上有更佳的视野。到了我们这代人,那么轻盈的文学作品却被用作牢牢的枷锁套在了我们的肩上。

曾经听过一个人说的一段话非常之经典“何为中心思想,你问一个真正的文学家那是什么?他不知道。 你问原作者那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你知道么?知道。为什么?老师教的。”

潜规则助你适应新环境 保持同步才能融入

相比而言美国的校园文化较为轻松,更为和谐。你不会见到十二年级像火药桶一样一碰就炸,更不会见到午餐窗口排一横排。

与很多国内家长担心的放纵不同,甚至说截然相反,放松不代表放纵。其实那是一种人人极度自律,互相得以交流却又保持一定的空间所自然而然出现的产物。这是一种大的氛围,你会很自然的被旁人所做的事情所感染,并没有丝毫的做作,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非常容易把你引入到这种氛围里面来。(举个例子我们中国喜欢家长会公开会。每次举办的都非常的用心。然而在美国他们家长会更注重的是家长会的意义,能够跟每个孩子家长聊到关于孩子的事情,讨论关于孩子的进程。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家长会而开家长会)

就像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的气息,每个国家也都有每个国家的味道,我喜欢这个国家的味道,所以我来了。

其实我自认为我在同龄人来美留学生里面已经算是非常大胆的了,但是初来乍到也没法使你特别的张扬。

只好先低调点畏畏缩缩地刺探下美帝的敌情,顺便带着中国青少年美国同盟军基地的伙伴。得到信息如下:首先进到学校里面几乎不存在任何你认识的人,你坐在一个看似是和中国一样的教室。(有一个可以分开亦或者连体的桌椅,不论何种类型都非常坚固而且比中国的那种硬木板要舒服很多,投影仪永远不会偏移因为本身就是连在版幕上的)。除了空调系统非常完善以外其实跟中国教室并没有巨大的差别,屋顶不是透明的,门也不是自动门。

对于刚到新环境的学生而言碰到自己能够比较熟悉的东西还是非常幸运的。熟悉的东西会使你更加的安心,亦可以让你作为一个切入点使你更快的融入这个新的环境。

我在这里用了一个环境这个词是有原因的,每个环境都会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规则和潜规则,规则很简单的就可以理解为policy和syllabus,也就是你上每节课所需要签的一个协议,里面会有一系列的规定你在课上应该或者不应该做的事情,详细的甚至会有可不可以在课上嚼口香糖之类的细微琐事。而潜规则则是环境带来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