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申请美国PHD套磁注意事项.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297 移动端

  在申请欧美高校的PHD项目时,多数申请人倾向于与目标学校教授选取得联系,以获取对方好感,提高申请成功率。不过,由于这一途径已被全球各地申请人广泛使用,名校教授们往往在每年8月至次年3月间被数千封邮件连番轰炸,不胜其烦。申请美国PHD套磁注意事项有哪些?以什么样的形式套磁才能避免引起教授反感,真正为申请加分呢?我们在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申请美国PHD套磁注意事项一,多途径了解教授

  如果申请人能够较早确定研究方向,且学术基础好,应尽可能多的阅读目标教授的论文及著作。如果能够就论文或著作内容提出一些高水平问题,或设计出衍生性实验,甚至仅是重复该教授的实验获取自己的数据,均可以此为话题,尽早与教授取得联系。这样即可将自己与其他临时抱佛脚的申请人区分开来,在教授面前显得更加诚恳,学术性更强。

  教授招收PHD学生的主要目的之一即为研究小组添加新鲜血液,日后全力辅助教授的项目,因此了解教授最新的研究方向显得尤为重要。申请人应在正式申请开始前至少6个月广泛收集该教授资料,包括其参加的研讨会,最新的论文,学校的网页,甚至个人主页,Facebook等信息。不过西方人普遍重视个人隐私,即使从非官方途径加深了对教授的了解,也尽量不要在沟通中流露过多,而要将这些了解与自己的课业特点和个人经历相联系,逐步博取好感。

  如果还不确定教授招生的偏好,那就去看看他现在的研究生是哪些人吧。这类信息在学校的官网上通常可轻松获得。通过了解其现有研究生的专业特长,学术背景,申请人可进一步明确套磁主题,有的放矢的进行筹备。

  申请美国PHD套磁注意事项二,不要轻视申请流程

  一些申请人认为,自己和教授的沟通顺畅愉快,研究方向契合,GRE和Tol成绩无关紧要。这一普遍盛行的观点其实并不公允。近年来,已多次出现因申请人考试成绩与学校官方要求相差过远而与录取通知书失之交臂的情况。这并不是因为校方对教授的录取进行了干预,而是因为教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产生了质疑。试想,申请人与教授的频繁沟通一般在少于6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如果申请人之前并未发表过大量学术成果,或只作为论文的第三,或第四作者,教授能够了解申请人真实水平的途径便非常有限。在听取申请人自我介绍的同时,考试成绩便成了一项“能力”的佐证。事实上,已对申请人基本认可的教授往往对成绩非常宽容。但如果申请人成绩与学校的要求相差过大,则会令其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影响申请结果。

  因此,建议申请人提早准备各项必要考试,在与教授沟通之初便已有能满足院系要求的各类成绩在手,占据申请的主动。

  申请美国PHD套磁注意事项三,耐心而充分的展现自我

  很多同学怕引起教授反感,往往在写套磁信时畏首畏尾,字斟句酌。其实套磁和其他申请材料一样,重实质而轻形式。留学生的套磁信最关键的是要展现自己的优势,对教授的了解,对未来项目的想法等。过于拘泥于形式而不敢大胆的宣传自己,或者在教授没有及时回复后便直接放弃,都容易造成遗憾。在开始套磁之前,申请人应列出自己在沟通全过程中必须必须展示的要素。只要教授没有表示拒绝沟通,这些要素均应以不同的形式逐渐传达出去。在西方人看来,犹豫不决或含糊其辞往往是不自信的表现,在套磁过程中都应尽量杜绝。

  本文通过对申请美国PHD套磁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于计划申请美国大学phd研究生的同学在套磁准备的过程中能有效利用本文信息,做好美国留学规划和准备工作。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