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C·伯林格专访.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193 移动端

  下面是2007年人民网对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专访。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成立于1754年。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最新出炉的全美高校综合实力排名中,哥大位列第9名。

  建校253年来,这家名满天下的“常春藤”大学培养出了无数政经翘楚和各界社会名流。先后有两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毕业于哥大。曾在二战中担任欧洲盟军总司令的艾森豪威尔曾任哥大的13任校长,后来当选为美国第34届总统。近80名哥大人先后夺得诺贝尔奖桂冠。美国报坛名人普立策创建了哥大新闻学院,“普利策奖”如今已经成为美国公认的新闻从业者的最高荣誉。

  除此之外,哥大还有很多第一:哥大在全美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名列榜首;哥大特别重视学生的外语学习,全校开设的外语语种多达71种,是美国大学中外语语种最齐全的一个;2006年9月,哥大宣布将在2011年之前向校友募款40亿美元,这是美国高校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募款运动。

  哥大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可小视。近代中国不少名人,如胡适、马寅初、冯友兰、陶行之、吴文藻、宋子文、金岳霖、唐敖庆和顾维钧等都毕业于哥大,著名华裔科学家吴键雄和李政道都曾在哥大校园执过教鞭。

  人民网驻美国记者唐勇前不久驱车前往哥大校园,独家采访了哥大校长李·C·伯林格,与这位哥大掌门人一起探讨了哥大的办学理念、全球化对哥大的影响、哥大与中国的合作、身为校长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等话题。

  地处纽约好处很多就是太贵

  哥大位于纽约市中心曼哈顿。从华盛顿出发,高速公里上开车4个小时就到了这个世界闻名的“大苹果”。扑面而来的,是大都市的车水马龙和人流涌动,仿佛回到了中国。而哥大,就坐落在这个闹市的中心。满眼望去,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典建筑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百年老校的光荣历史。校园里学生不多,其宁静悠闲的气氛,跟市区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在校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伯林格。这位中年白人男子西装革履,精神抖擞,跟记者握手时很用力,同时连说“欢迎你!”

  美国的东北部名校大都位于小城,哥大却偏偏选择了纽约这个全美最大的城市,而且还把校园放到了最繁华的曼哈顿岛。不知道创建哥大的先贤们当时有什么考虑?位于纽约的地理位置对哥大来说到底有什么好处?这是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伯林格语速不快,但语气沉着:“好处非常明显!我们可以使用全世界最好的一些文化、艺术和商业资源。纽约市的市民非常多元,你可以在这里碰到全世界几乎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在纽约生活,全球化的感觉自然就非常强烈。纽约可谓精英荟萃,汇集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商人、政治家和知识分子。过去几年来,我们邀请了许多世界级领袖人物到哥大来发表演讲,跟哥大的学生交流,如果住在其他城市,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机会。总之,能够在一个伟大城市的一所伟大的大学接受教育,的确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

  伯林格倒也坦率,说完了好处之后,没忘了加上一句:“当然,在纽约生活和学习,非常昂贵!这可能就是学校地处纽约最大的劣势吧!”

  公立和私立大学区别已经很小

  伯林格在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之前,在密歇根大学也当过一段时间的校长。哥大是著名的私立大学,密歇根大学是著名的公立大学,在这两所截然不同的大学里当校长,感觉应该很不相同吧?

  没想到,伯林格给出的答案却是否定的。他说,跟从前不一样,在当今美国,私立和公立大学的区别已经很小。公立大学虽然一般都由大学所在州创建,但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私立大学虽然主要靠私人资金赞助,但它们也从联邦政府获得大量资金。如果说还有一些微小的差别,那就是:公立大学主要为所在州服务,私立大学肩负更加全球化的责任,公立大学的规模一般很大,比如密歇根大学有4万学生,私立大学的规模小得多,比如哥大只有2万学生。

  伯林格强调,其实密歇根大学和哥大最大的区别,还在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密歇根大学地处美国中西部,相对要与世隔绝一些,所以沉下心来思考问题的机会多一些。哥大地处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世事变幻尽在眼中,所以跟外部世界联系得更紧密一些。

  批评现代大学滞后于全球化发展

  伯林格对全球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据报道,2004年8月,他在中国参加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时,发表了题为《全球化和现代大学》的演讲,在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界引发强烈反响。他非常尖锐地批评现代大学没有很好地应对全球化挑战,“大学滞后于全球化发展的速度,大学没有居于目前全球热点辩论中心”。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现代大学普遍缺乏激励机制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去鼓励合作伙伴关系的产生,从而不能系统地引导大规模和有秩序的合作;第二,现代大学的研究过于注重理论性,与现实实践严重脱节。

  伯林格在演讲中,还为现代大学开出了“药方”:重新思考大学的使命以及完成使命的方式;大学要鼓励进行跨学科、跨职业的合作,更加关注世界共同关心的一些难题;激励大学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实际生活,走出国门;美国大学也要邀请更多的外国留学生进入国门。

  哥大仍然不够全球化

  两年多过去了,伯林格的演讲还一直被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界人士津津乐道。那么,伯林格是否把他给现代大学开出的“药方”用到了哥大身上?在伯林格的带领下,哥大的全球化步伐迈得如何?

  伯林格给出的答案充满了自豪:“今天的哥伦比亚大学已经非常全球化!”对成绩,伯林格如数家珍:1995年,只有16%的哥大学生来自国外,2005年,哥大已有1/5的学生来自全世界128个国家,外国留学生数量在全美高校中居第二位。除中国外,哥大图书馆拥有的有关东亚的书籍和资料数量世界第一。伯林格还透露说,哥大打算招收更多外国留学生;哥大正在对各学院和系的课程进行改造,加大研究全球性问题的分量;哥大成立了欧洲研究所和全球化思维委员会,后者由哥大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兹担任主席。哥大还在考虑让公共卫生学院和法学院的课程具有更多的国际视角。2006年,哥大法学院就增设了4门有关中国法律的课程。“如果要按照全球化程度给美国大学排名的话,我相信哥大将进入前十甚至前五!”

  不过伯林格始终是警醒的:“虽然我们已经非常全球化,但全球化程度仍然不够!”

  打算继续扩招中国学生

  对哥大来说,中国是其实现全球化梦想的重要一环。伯林格说,哥大36%的外国留学生来自东亚地区,其中中国学生有近700人。哥大欢迎更多的中国学生到哥大就读。“虽然说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扩招计划,但我希望向这个方向努力” 。

  伯林格说,哥伦比亚大学目前跟中国许多大学都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和南京大学等。有人比喻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合作是“一流棋手和二三流棋手过招”,美国大学所获不多,对此伯林格反驳说,他不认为中国的大学是二三流棋手,它们很快将成为世界级,因此现在跟它们建立关系非常重要,“这是对未来的投资!”另外,中国的大学有它们的长处,在人类学和民用工程等领域拥有世界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哥大希望跟这些学者和学校建立联系。

  中国大学的近亲繁殖现象比较严重,大量高校教师都毕业于本校,损害了高校的创新能力。对此,伯林格说,哥大有明确的政策规定,不得因为某个人毕业于哥大就在聘用和提拔方面给以照顾。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讲,哥大还不鼓励自己的校友在哥大工作,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多元化,避免任人唯亲和裙带之风。

  没有什么让我特别头疼的事情

  从普通学生到名校校长,伯林格的成长道路走得十分顺畅。1946年伯林格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州,曾先后就读于俄勒冈大学和哥大法学院。毕业后,伯林格在哥大的一份学术刊物《法律评论》当起了编辑。干了没有多久,伯林格就先后被联邦上诉法院第二巡回审判庭法官威尔弗来德·芬伯格和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看重,给这两位大法官做了一段时间的法官助理。1973年,伯林格告别了法官助理生涯,来到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当起了一名普通教师。由于其杰出的学术表现,伯林格从此一路高升,1987年任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院长,1994年跑到达特茅斯学院当上了教务长,兼任该校政府系教授。1996年伯林格出任密歇根大学第12任校长,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大飞跃。2002年6月,伯林格当上了哥大第19任校长,从此把办公室搬进了艾森豪威尔当年曾经工作的地方。

  谈起当哥大掌门人4年多来的感受,伯林格说,他的感觉很好,自己每天都很忙,除了校长那摊子事,每周还要给学生上两天课,讲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跟当年艾森豪威尔当哥大校长时的窘迫和局促不同,伯林格说,“没有什么特别让我头疼的事情”,相反他还感到很幸福。

  他说,大学让人目眩神迷的地方,就在于它充满了学习的精神。而眼下能在哥大这样的名校当校长,可以说是正逢其时。“当今世界变化神速,技术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方式,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大学由此面临许多重大问题,需要予以认真对待和重新思考。哥大正在改变自身,以更好地拥抱全球化的大潮。眼下哥大有很多伟大的计划,比如它正在修建一个新校区,可能要修上二三十年。哥大在去年9月宣布将在2011年之前向校友募款40亿美元。“在这样的黄金时刻,能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分子,真的很棒!能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真的很幸福!”

  澳际提示:有问题?澳际留学在线专家帮您解决!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培养领袖人物

  哥伦比亚大学本科招生的流程

  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对作品集有何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