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分享我的美国本科申请选校经验.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347 移动端

个人认为,申请中我做得最好的一部分就是选校。因为本身很喜欢研究各个学校的特色和区别,在高二的时候就对此有些微薄的了解。后来又通过各个留学论坛和各个大学的AO访问等途径,了解到了比较全面的信息。

选校在我的申请中,至关重要。首先“选”这个字,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不仅是你选学校,更是学校选你。

当时我选学校的时候主要看这么几点:(排名不分先后)

1.地理位置(影响到在读期间的生活STYLE, 学校的文化,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等等)

2.花费 (是否有很多INTERNATIONAL STUDENTS FA, SCHOLARSHIP, 公立还是私立等)

3.学校名声 (排名,校友影响力,校友网络,毕业后就业/GRAD SCHOOL情况)

4.专业 (这个学校是否有你喜欢的专业,你想读的专业是否强悍)

5.ED/EA是否有优势 (有些学校喜欢在ED录人,比如JHU. 但是有些学校指明EA没有优势,反而会竞争更激烈,比如ND. 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因为某校ED率高就申请某校,这是很不负责的行为。只是大家的信息量越大,越了解学校的政策,就愈能优势最大化,最终得到理想大学的录取。)

学校信息的来源主要有这么几点:

1.CUUS/GTER --- 太多人说自己申请时没有全面地了解学校信息。多到这类论坛逛逛,你会受益匪浅的.

3.各大学校AO的访问。由于一个学校的所有问题和情况,AO都掌握着第一手的材料,这短短20分钟的简短介绍往往是让我受益最大的信息源。我尽力在写一些访问的纪录,留给大家. 有这种机会的同学,无论如何,要去参加这些访问会。这些AO口述都是对一个学校最直观的了解。

与此同时学校也在选择你:

1.平时成绩 (GPA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某些学校因为开假成绩而丧失名誉,最后得不偿失的是同学们自己。但是对于一般高中生来说,大学最看重的还是平时积累的成绩。这是你完整的高中学术生涯直接的量化。)

2.STANDARD TEST SCORES (在经历了2013这一年的申请之后,我能感觉到标准化考试的弱化趋势。相信在SAT改革之后,高分过剩会使得考试成绩越来越不值钱……)

3.EXTRA-CURRICULUM ACTIVITIES (曾经有人PM我,问:没有EC我可不可以编造。第一这是道德问题,第二捏造出来的东西怎么能逃脱AO们千锤百炼的眼睛。希望以后的申请人不要再明知故问了。)

EC看重的主要是以下几点:

a) 持续性 --- EC是积累的过程,不是每年去一次敬老院就可以解决的。

b) 独特性 --- 不过虽说物以稀为贵,但是绝大多数人是没有IMO金牌的。所以这里的独特性只是比较的,不是特指的。本人的EC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坚持做下去,这份努力也会被AO欣赏。(AT LEAST I HOPE SO…HAHA)

c) 多元化但不散乱 --- EC精贵不精多。有经历有能力的同学当然多多益善。比如我的某牛牛同学是学生会的财政部长,合唱团主席,开个人演唱会,参加大型歌舞剧表演,投入公益事业,等等。但是像我们这样的非牛人,在做到有一定多元化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贪多嚼不烂。深度〉〉〉〉〉〉〉广度。切记切记。

4.ESSAY (ESSAY是申请者的能力体现 --- 表达,沟通,思想,视角,等等。这是综合面貌最好的展现。这个后面会细讲。)

5.COUNSELOR’S / TEACHER’S RECOMMENDATION (第三方面的评价在中国往往是自己写的。这是客观现象,自问没有办法解决。但是小小建议申请者,在写完REC之后起码做一个SPELL CHECK把。。。申请完之后帮一些朋友改过REC,大多数都有语法,拼写,标点的错误。这样就有点不负责任了欧~~~)

6.其他类 (这一类比较宽泛,比如LEGACY, BACKGROUND, 捐助。但是即使录取也是一些特例。首先,有LEGACY不代表一切,今年我校有STANFORD, BROWN, CORNELL等学校的LEGACY, 在申请人本身不差并且ED的情况下还是被拒/DEFER,所以LEGACY到底有多少比重,甚至于对申请是否有影响,都值得深入探讨。背景的话,如果你是什么家族饭店的继承人,那录取的可能性当然有所提高。捐助同理。但是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一般人所拥有的,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