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美国MBA:申请人易走进的三大误区.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137 移动端

误区一:不论背景非Top30学校不去。

很多申请读美国MBA的中国学生都有这么一种趋势,就是要么不念,要念就念排名30名以前的学校。但实际情况是,中国申请的人数很多,真正能够成功的却很少。很多人申请了四五年都没有成功,弄得筋疲力尽。虽然中国学生的GMAT分数年年上涨,从10年前600分都少见,到现在的780分、790分层出不穷。申请者的工作背景也越来越强。但是根据这两年的资料,每年从中国大陆去Top30学校念书的学生不过寥寥400人,平均每所录取不到15名。全国申请的人一半以上都会把目光盯在Top30的学校上,这个几率是很低的。

误区二:不论成绩轻视GMAT。

不少学生都觉得,GMAT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700分就可以申请Top10的学校。他们觉得,更重要的是Essays、推荐信和GPA。但对中国学生来说,由于以往国内申请者中不少人材料掺水分:GPA作假、工作经验作假、推荐信是自己写的,找人签名而已。因此,美国人对材料的信任度已经降低,此时GMAT成绩则成为中国留学生和美国人在同一个尺度上衡量的唯一标准,也是他们唯一确信没有水分的标准。由些可见,GMAT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去年,赴沃顿商学院留学的中国学生中,GMAT最低770分,平均785分。700分就算能进Top30,也是最低限度。

误区三:不论专业非念MBA不可。

有很多申请者在国内的工作就是会计,没有管理经验,但他们也很愿意选择MBA课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工作背景的人申请MBATop30的学校几乎没戏,就算有外企经验也帮不上忙。其实对他们来说,更适合读的专业是会计硕士。 这个学位在美国是专门培养CPA的,只要一年,4万美元足矣,而MBA则要两年8万美元。关键是美国的MBA不易找工作,因为MBA是培养管理层的,并不是读了MBA就能进管理层的。而MAcc是很实际的,起薪没有MBA高,但贵在能找到工作,特别是你考出美国注册会计师后。对理科背景的人来说,其实可以尝试其他一些相关的专业。就算是在商学院里,也不是只有MBA可以选择的。MIT商学院就还提供技术管理硕士学位和工程与管理硕士学位;卡耐基-梅隆有信息制度硕士学位,适合理工科背景的人。

美国目前有个较新的学位叫金融工程硕士,以前很多念数学、物理学博士的理科学生想转金融工作,都去先念个MBA,现在不用了,直接读FinancialEngineering就行,只要一年时间,工作虽没有MAcc那么好找,不过也不错。这其实就说明,对中国学生来说,并非只有读MBA一条道路可走。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