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6建筑版访谈:只申请GSD一所学校的L同学(附作品集)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40 移动端

很高兴请到L同学接受我们的采访,和同学们分享在美国学习建筑,申请学校,和工作实践的经验!

L同学背景小简介:

美本建筑B.Arch 

常青藤大学建筑硕士 M.Arch

目前就职于美国知名建筑师事务所

- 今年申报了哪些学校和专业

我只报了GSD 一所学校,因为我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后决定去GSD 的MAUD专业。

- 可以谈谈学习建筑这些年的心得和感受吗

一个好的项目,需要同时强调想法与实施两个方面。不仅需要有好的想法,清晰的逻辑,鲜明的观点和立场,也需要合理美观的形态,丰富的细节,优质的渲染,精美的模型。我看到有很多朋友有非常好的idea,完整的narrative,但是architectural  product 的质量不够高, 或者在没有强有力的idea和逻辑的情况下就开始被form 引导一路狂奔,最终得到的结果经不起critic。

- 很多本科学建筑的同学在研究生阶段都选择了相关的其他专业,你为什么转学了城市设计呢

我觉得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本质上都是空间和场所的设计师,在这一点上他们是相通的。我个人兴趣原因,我在设计建筑的时候非常注重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所以对urban 方面的theory与practice兴趣比较浓厚。另外相对于建筑来说,我相信urban design可以影响更多的人。

- 可以和我们分享下是如何准备申请的吗

申请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把自己的supporting material往那个方向准备。比如我申请的城市设计专业,在准备推荐信的时候会先和老师交流自己的意向,说明你对urban方面的兴趣。在自己的essay方面也要把自己的兴趣与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为你申请的专业量身定做。所以我的建议是想好自己要什么,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不建议缺乏针对性的广泛撒网。

- 作品集对于申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给未来申请的同学们分享些作品集的建议吧

作品集就是你学习建筑这几年作品浓缩的精华。在做作品集的时候,相信大家都有选择困难症,每一张图都是自己的心血,都舍不得扔。但是既然我们的作品集是给评审老师看的,那么就要站在他们的立场看待这个问题。初审的老师一天要看上百份作品,每本作品集可能只看那么两分钟,所以他们希望看到的是某张outstanding的图,不希望看到的是一页放了很多图但是又没什么重点。所以作品集就是只挑最好的放,精简精简再精简,自己内心里面定一个尺度,凡是不够好的图统统删掉。真正好的作品集每一页都是高潮,让申请老师看的高潮不断,那距离拿到offer也就很近了。

- 在美国明星事务所工作的感受是什么

最大的感受就是建筑教育和建筑实践的巨大差异。不论多么优秀的学生到了建筑事务所要从零学起,实践在各个方面都要比学术更有挑战性。但是如果没有过硬的学术功底的话,在实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有瓶颈。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年轻的时候打下扎实的学术和理论基础,在美学和人文方面尽量提高自己,实践的时候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形成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良性循环。

- 有没有想对将要申请的同学的建议呢

申请切忌盲目,所有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所以要找准目标,集中精力,各个击破。在选择学校方面一定要做充足的调研,了解哪个学校哪个项目适合自己,然后再去申请。每一个学校都是特别的,每一个老师也都是特别的,真正决定你的教育质量和毕业以后就业情况的是带studio的老师。建议大家在申请学校以前先去了解这个学校的老师,了解他们的作品和风格,有没有很强的社会关系,自己有没有开事务所。有条件的同学联系在这个学校就读的学长学姐,听一听他们对学校和某老师的评价。充分的做足了调研对自己准备作品集以及essay都是很有帮助的。

- 能否和我们分享下你的作品集呢?

作品集查看请点这里

【2016申请成功者采访】汇总贴(更新ing)  

更多采访精品资源请点击: ... xtra=#pid1780383366

原文作者:zzccc123

原文链接:

©详细内容版友讨论请看论坛原帖,本文文字和图片内容版权归澳际版友zzccc123所有。未经原作者允许,谢绝其它平台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