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港中文校长眼中衡量优质大学的标准.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164 移动端

  优质大学是吸引学生的首要前提,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留学首要是因为国外部分大学教育资源优厚,那么什么样的大学是优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有自己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走进港中文大学,听听校长眼中优质大学的标准吧。

  关于当医生和当校长有何不同?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认为医生校长大不同,当医生是处理很个人的问题,而校长像是坐在一艘很大的船上,要考虑如何决定方向。同时船上有很多事情需要兼顾,财政状况、人事变动、学生需要、学科质量,都是很复杂的问题。在当校长的四年里,我的压力并没有减轻,一直有不同事情发生,带来不同压力。我过去的专业训练是如何当一名医生,做一名科学家,没有被训练过做一位教育家、行政人员,这四年我认识很多不同的人,从他们的经验里感受到很多,也处理很多不同的问题,回头来想,学到很多。

  关于如何看待校长这个角色?

  沈祖尧认为学校是一个很庞大的组织,校长是领航员,确定一个方向,并且得到学生教师的支持,大家一起走这个方向。另外,他应该做一个沟通的桥梁,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参与学生的不同活动,我到现在还在教学,如果没有教学不和学生接触,我就不知道他们面临的问题,他们的不满,学生只是来抱怨,却不知道实际的情况。很多学生常来办公室和我聊天,在我周六早上看病的时候,旁边会有教学带的学生。

  关于中大每年在内地招收的本科生有多少?

  中大在内地招生是香港所有大学里最早的,现在每年有近300个内地本科生入读。主要是根据高考成绩招生,我们认为高考成绩已经可以反映学生学习水平。招生范围也并非集中在几个省市,而是在全国范围进行,在比较偏远贫穷的地区也会招收一些学生,包括青海、云南都有。

  本科阶段,内地生和香港本地生的比例是怎样的?

  香港规定是内地生比例不超过20%以上,但中大没有达到这个比例,只有10%,内地学生本科四年都住在学校,住宿条件成为一个限制。不过我想10%的内地学生也不错,因为他们都很优质。

  香港政府对本科生的补贴是多少?

  不同科目教学成本不一样,像医学院每个学生每年的成本比人文学科高。平均而言,每一个学生每一年的成本是20万—25万港币,本地学生学费大概是4万港币,剩余部分都是由政府资助。

  香港政府对内地本科生有补贴吗?

  其实也有,本科阶段内地生有两种,一种是全自费,交的学费也只是10万一年,远达不到真正成本,因此政府对这些学生也有补贴;另外有奖学金给状元,各类费用是全免,一毛钱都不用花,我们给的奖学金是学校募捐来的。我们提供给状元学生的全额奖学金,包括每年12万港币的学费,加上4.5万港币住宿费和生活津贴,一共可领取四年,是50万—60万港币。

  香港不只是一座岛

  去年香港高中实行“4 年改3 年”,本科阶段香港本地学生数剧增,内地学生赴港读书人数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中大的教育资源会否受到压迫?

  学生确实多了很多,现在校园里到处是人,每年学生的数量都在上升,上课的地方都需要扩建。其实本科生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内地生的比例始终控制在10%的范围,但是研究生越来越多,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我们的能力到哪一步,如果学生太多,学校对学生会照顾不周,教学设备不够用,也要控制课程质量。我们不愿学科太多,老师不够,质量不好。有很多硕士学位是自费,不是政府资助,但学校要提供资源,比如图书馆、医疗室,配套现在已经很紧张。

  教学资源的压力来自于哪些方面?

  两方面都有,硕士人数增加较多,政府对本科有加大投入,问题不会太大。香港的地很珍贵,所以对我们来讲,扩建校园会是压力,同时我们也不想校园太大,学生太多不是好事,我们希望保持质量。

  融汇中国于西方

  书院制是中大独特的部分,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中大最开始只是新亚、崇基、联合这三个书院,书院制是模仿牛津剑桥,我们相信一个大学生的发展不仅是在专业领域,而在于整个做人,如何成熟,如何培养全人的发展,书院肩负这方面角色。书院的学生老师来自不同学科,生活在一起,参与各种活动服务,交流思想,这对年轻人的发展尤其重要。国内有大学已经开始借鉴书院制度,重视这种教学理念,如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元培书院。另外在生活过程中,各种人脉都为学生准备好了,学生对书院归属感很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创建是基于何种理念?

  这所学校是按《中外办学条例》建立,和深圳大学合办。内地大学毕业生要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这所学校毕业生拿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位证。我们相信中大50年的办学经验可以在内地得以发挥,除了专业培养以外,希望给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道德培养,透过头一两年的博雅教育来培养学生。

  你认为中大吸引内地生的地方是什么?

  我问一些学生为何选择中大,他们说香港所拥有的国际化环境和氛围是他们看重的。中大作为全方位的研究型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对他们也有吸引力,不仅在理工科方面有优势,很多人文学科也很强。从建校起中大就提倡“融汇中国于西方”,我们希望用两文三语,融汇中西方文化。

  两文三语是怎样的教学?

  整个学校中英文教学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两文三语的政策是看专业课程需要而定,医学院和法学院是全英文教学,因为这两个专业是进行英文考试,英文教学是为和国际接轨。在文科专业里比较多用中文教学,另外商科和教育学院会根据老师的研究领域、主要的文献材料决定是用什么语言,我们不会给教师压力。

  英文教学的好处是什么?

  我们都用英文,从国外来的学者就不会感到压力,学校与国际接轨也容易,国际上把发表在英文期刊上的论文看得比较重。但回过来,我们也不能单单推崇英语,因为全球四分之一的人讲中文,特别是在人文学科领域,我们认为用中文来发表文章和教学也很有价值。比如有关社会研究,地区性较重要,并不一定是国际问题,用地区文字来发表文章,进行教学也会更方便。现在我们正和大陆、台湾进行讨论,可不可能用两岸三地都认可的优质中文期刊来提高中文论文发表的地位,以及国际地位。日本的学术期刊几乎是日文,若研究日本历史文化,用日语写作很自然,我想中文应该也有这样的地位。

  你所指的“地位”是否指排名?

  排名只是一个方面,最近十年排名才越来越烈,将其作为参考是可以的,因为终归需要有一套价值评估系统,但评估的方法是否公平、是否客观很难讲。而且大学包括各个方面,用一种排名体系就把不同大学放在一起比较,这很困难。我对排名的看法是,做参考可以,但不要看得太重要。香港把排名看得很紧张,一个学校把最好的资源、人才放在教学科研上,学校的排名不会走下坡路,但如果我们一直追着排名的方法来调整发展,这反而会使教学研究没有根基。

  香港的大学成长速度比较快的原因是什么?

  香港是一个国际化城市,和国外的联系较好,很多排名都是由国外来评定,所以维持与国外的良好关系会有一定优势。香港科技大学的优势在于,排名游戏中,科技成果比较容易被量化,但是如果在音乐上有优势,没有分数和标准,该如何去排呢。所以我刚才说排名不能一概而论,所有的东西都用同一个标准,凡是偏重人文学科的大学,在如今排名非常量化的游戏里,是不太有利的。

  那你认为中大做得怎么样?

  还可以吧(笑)。我们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科学和工程学科做得不错,出版物有优势,但在文科上我们要多做本土和地区性有影响的研究,在中国研究方面,我们做得很出色,很多对近代中国研究有兴趣的人都会来中大。

  中大提供给教授序列的每月薪资大概是多少?高薪资是否吸引优秀教学人才的关键因素?

  助理教授每月薪金是5万多至7万,副教授薪金为7万至8万多。以前我们的收入比较有吸引力,税收也低,比如医学院的工资会高一点。但是现在在金融、会计方面,新加坡等地大学的薪资非常高,竞争很大。我们希望做一些补贴。

  你的治校理念是什么?

  希望研究和教学并重,共同发展,科学和人文学科平行发展。

  如何看待教学和科研的比重?

  教学和科研是并重的,要两条腿走路。如果学校只重视科研没有教学,那科研也会受影响,教导出好的学生将来会做更好的研究;如果只有教学没有科研,那教学也会落后,社会影响力会减弱。

  在科研方面的资金投入大概是多少?

  这个数字很复杂,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UGC)给的钱大概有25%是科研经费,但科研不单靠这个拨款,还要依靠来自香港、内地和国外的基金,需要募款,有很多捐款是针对某一项研究,所以数字不一样。

  博文约礼

  你如何解释中大校训里所提及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概念,无论研究什么学问,最后希望是对人类有帮助和影响。中大不但在专业上培养训练学生,还要在他如何做人上给予教导。3年前启动“博群计划”,希望学生在各个方面有宽阔的视野,不仅会念书,还要去想想人生的价值和道德感。我们举办音乐活动、图书节,发展学生其他方面兴趣,希望学生对人文会有一套自己的解说。

  在大学秉持人文情怀非常重要?

  非常非常重要,不然我们就只训练了一帮光有专业没有道德标准的年轻人,这不是最好的教育。就好像医生只会开刀开药,不关心病人各方面的需求,律师只要给钱就能帮打官司,而缺乏社会正义感,对整个社会没有好处。

  你对待学生的态度是什么?

  学生都是我们的孩子,做的事情有对错,年轻人就是这样,比较直接。我希望他们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我没有必要阻止他们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是有时他们做了不正确的事,我们要引导,而不是他们一犯错,我们就划清界限。

  你希望学生在中大收获什么?

  在4年之后能顺利拿到学位以外,希望他们感受到中文大学的人文气质,我们注重学生参与不同的讲座和讨论,带他们出去做不同的服务。博群计划有一个研究是由学生发起,对社会有意见,感受到社会不公,不单会表示不满,而是要看问题根源,了解之后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把不满意变成动力。

  衡量一所优质大学有哪些因素?

  那我们就看产品吧,就是学生。不是看学生毕业后赚多少钱,而是对社会贡献如何,学生是很好的反映,但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他们的成就,所以教育评估不能用太短的时间,不能看今年毕业生平均收入怎样,就等同于学生质量,这对学生也不公平。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去念金融、法律。我们要看得长远;另一方面,学生创造的知识,在其研究领域的发明创造能否转换成对人类有贡献的东西,也许论文并非最好,但确实在社会中能应用,这两方面都需要观察。

  你希望学生如何回忆中大?

  我希望他们感受到这是一所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大学,不会忘记我们创校的理想,把中国融汇到西方,把国家和社会打造得更好。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