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路就在脚下——我的香港申请历程总结(传媒MPHIL).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12 移动端

  签证终于办好了,机票也订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回顾一下这一年半以来申请的心路历程,也是我确定未来的方向,重新规划我的人生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吧。

  简单列下我的背景:浙大,主修对外汉语,辅修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GPA,3.85/4,3.88/4. 托福640,在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交流半年,有一封香港的老师的推荐信。没有PAPER,仅有的“研究经历”就是SRTP。申请了香港的四所学校两个专业的MPHIL。港大的中文专业, 浸会,城大,中大的传媒专业。最后收到了港大中文和浸会传媒的OFFER.

  (一) 情定香江——申请缘起 2005.8-2005.12

  2005年8月到12月,四个月的香港学习交流生活让我跟这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产生了不解之缘。中西文化的结合体,时尚,文明,快节奏,高效率,有信仰……这些都成了吸引我的最初的因素。半年的时间里,我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有LOCAL,内地人,也有外国人。我渐渐感觉,在这样一个包容性极强,文化杂糅,世界窗口一样的城市里,我更容易释放自己,我觉得,我可以属于这里。那段经历彻彻底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规划。赴港之前,我还在想回到内地之后根据我的成绩或许还可以保研,保不上大不了考一次,搏一搏,但是从香港回去之后,我彻底打消了以前的念头。我决定,回去,申请香港。

  (二)人生抉择——兴趣,专业,方向 2006.1-2006.6

  大三下学期开始了。“你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的确是这样,大三下的半年,我完成了我人生到目前为止,最大最重要的转变。首先是我的兴趣和未来从事的方向,一直以来我都算一个“文学女青年”了,喜欢看文学作品,喜欢写文章,没事写写随笔,投投稿,所以我的申请方向是文学,确定的研究方向是女性文学。至于是MA还是MPHIL,这点我很早就作出了选择。一则,MA的时间较短,门槛又相对较低,二则,文学专业自然是读MPHIL 更适合,三则,MPHIL的优厚条件着实很吸引人。刻不容缓,我找遍了图书馆和书店所有与女性文学研究相关的书籍。看了上百篇研究文献,并制定了详细的申请计划时间表,包括什么时候选题,写研究计划提纲,完成研究计划,写PS, 推荐信等等。

  就在这个时候,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现了,也就是我现在的BF。他是一个很务实也是很有远见的人,在跟他的交流中,我渐渐发现,其实我并没有从未来从业方向来考虑现在的选择。“你以后想做什么”,这是他总是问我的一个问题。的确,这让我很困扰。我以后并不想当作家或者大学文学专业教授,我想做的是实业,尽管对行业无所谓。所以,研究文学并不应该是我现在的选择。在我看来,文学是对生活的一种消遣,我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因此,晚年从事文学更适合我。但是,放弃了老本行,我能选择什么?

  我陷入了彷徨之中,因为,否定了这一选择就是否定了我之前所有的努力和计划。当时,已经是2006年5月份了。强化班的很多同学都在找实习,也许是我太贪心了,我总觉得多条选择多条路,工作可以作为最后的退路。因此,也不断的修改简历,投了几家500强的公司找实习,可是都无果。那是我最低落的日子。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幸好在BF的鼓励下,我及时调整,找朋友,找学长,找老师聊,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结合自己的选择。最后,根据我的性格特点和就业前景,我选择了传媒方向。毕竟,香港可以算一个亚洲传媒的圣地。

  终于,选定了未来的从业方向,一切都明朗起来。首先,我不愿意放弃原来对文学MPHIL申请的准备,其次,一切要以传媒的新选择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我做出了大的申请策略。

  一、 申请港大的中文,城大,浸会,中大的传媒。当然,这个决定的作出要结合很多信息,包括我的研究课题和对方学校的研究领域,师资等等。

  二、 文学方向研究现当代女性文学,传媒方向研究企业公关。

  三、 申请和找工作同时进行, 只申MPHIL,不申MA,以找工作保底。

  (三)备水一战——申请,找工作,保研 2006.7-2006.12

  我并没有后悔当时我三条路同时选择同时进行,尽管有主有次。以前我是一个孤注一掷的人,选准一个方向破釜沉舟,多少年来都是这样。可是06年,BF改变了我,他说:“将风险降到最低。”

  1、申请

  申请自然是我的重中之重。确定研究课题,查阅相关文献,两个专业同时进行,当时确实有着不小的压力。好在我的文学方面基础较好,积累较多,从在香港的时候就开始了,因此女性文学的研究计划进展很快,到2006年7月的时候,题目已经确定,提纲已经成形。只是,传媒方面我一点基础都没有,从看入门课程开始进展缓慢。因为MPHIL申请最重要的除了成绩之外就是研究计划,因为我准备最先攻克难关,其他的PS啊,RESUME啊,见缝插针。

  为了尽一切可能,我报名参加了竺院的又一次香港暑期项目,准备利用在香港的那不到十天的时间亲自去拜访申请院系,了解情况,能见到教授自然最好。2006年8月,我第二次来到香港,不过这次压力要大的多阿。站在太平山顶,我对自己说:“如果我要有更多的机会站在这里,我现在就要尽全部的最大的努力,加油!”去了中大,城大,浸会的传媒学院,了解了申请的细致情况,抱回了一小摞材料,也见了几个教授,不过都是浅谈。他们都很NICE,更多的是鼓励。

  回到内地以后,根据我了解的最新信息,我再次调整了申请计划。虽然那一次收获并不是很大,最主要的收获应该算一个浸会的系主任答应帮我写推荐信,香港交流那半年我上过她的课,并跟她进行过很多关于文学和文化方面的讨论,后来成为了朋友,她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

  2006年9月,我完成了女性文学研究计划的初稿。修改的同时,我开始了传媒方向的研究选题。很快,我确定为企业博客公关,写过一次研究计划之后,第二次就相对容易了。于是,查文献,读文献,写提纲……与此同时,我开始准备PS的初稿。

  至2006年11月,推荐信,PS,简历,两个研究计划的初稿都已完成。基本上大局已定了。

  关于托福,我是在大三下准备的,第一次考的时候是5月,考场出了意外,我听错了时间,结果卡没有图完,那是让我06年来最disappointing的一件事。后来,我又报了八月份的一次加试,那是最后一次旧托,应该说我还算幸运的。

  关于推荐信,PS,前人都说得很多了,推荐信最好让学界名人写,最好是香港或国外的了解你的老师,如果没有找国内知名的也可以。当然越有名越好,如果没有名,自然是越了解你越好。PS要真诚,我当时没有借鉴模板,网上的模板套话很多,很假,有时看了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标准。我听取了留学顾问的建议,要写的真诚,写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别人为什么要选择你,如果是转专业为什么要转,本来的专业背景对今后的研究有什么帮助等等。

  2、找工作

  9月一过,找工作的大潮就开始了,WORK版成了BBS上最热的板块,每天都有七八千人在线,各大公司纷纷开始了招聘会,讲座,各种宣传铺天盖地。由于,找工作当时被我看成是最后一步棋,所以我多少还是有些关注。我很快确定了投递简历的公司和部门,先后投了宝洁CBD,欧莱雅销售培训生,GE医疗的销售,陶氏的公关部,玛氏的销售培训生,强生的销售培训生等。后来就是接二连三的笔试,面试。到11月陶氏和GE,和欧莱雅面试的时候,我基本确定放弃工作的念头了。所以大多自动放弃了。

  找工作的大潮对我这样不安分的人很有煽动力,其实,如果有其他的选择,最好还是不要一心多用。其实,当时,我三条路一起走,心里还是非常不踏实的,我怕最后一个都抓不到。

  3、保研

  9月底的时候,意外的拿到了保外的机会。因为我决意,如果留在内地,就选择上海。所以,我只申请了上海的两所学校,交大和复旦,而且都是传媒。因为今年保外名额较多,所以不存在占名额的严重问题。加上经过再三考虑,我觉得工作不是我现在的选择,而且申请香港Mphil难度很大,我对自己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去上海读书应该是我最好的退路。复旦在我递交申请的时候已经截止了,虽然我硬是把材料寄了过去,我并没有拿到面试机会。对于交大,我也没有把握,我想为了不浪费这个名额,只有尽力了。最后,我被上海交大传播系录取了。那天,正好是宝洁的口语测试,我突然觉得,最后我真的只能做一个选择。会是上海,还是香港。如果被香港录取之后,我又该怎么办?前路漫漫,何时才有最终的归宿,最终,到底去哪里?

  有了保研的定心丸之后,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一切只有顺其自然了,我曾经一度觉得其实去上海也挺好,也比较适合我。如果最后香港没有录取,或者沟通没有成功,那么就去这个跟香港有点类似的城市吧。之后,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我在12月中旬完成了所有的申请材料的准备,从12月底开始陆续的修改和寄出,当材料都寄出去的那一刻,心终于暂时安静了下来。

  (四)静候结果——实习,欧莱雅Brandstorm 2006.12-2007.5

  寄出材料之后,我不久便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份正式的实习机会,在阿里巴巴总部的市场部开始了三个月的实习期。获得这份实习机会的同时,我又报名参加了欧莱雅的Brandstorm市场营销大赛。参加一个高规格的国际比赛一直是我在大学最后的愿望,我想就在等待结果的大学的这段最后的日子里了了这个心愿吧。加上又有BF这个市场营销方面的专家,还有好朋友Lynn贡献聪明才智,因此我们三个组了一个队。当时,并没有想到,在接下来的五个月里,我们把三个人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这个比赛当中,很累,但是收获很大。

  比赛的压力很大,而且到了三四月份的时候又要准备专业和强化班的两个毕业设计,而且从十二月到三月,我白天一直在阿里巴巴实习。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讨论比赛,有时白天在公司里也要偷偷的查比赛的材料,那段日子很艰难,真的。Brandstorm是一个需要不断产生idea的比赛,持续的时间很长,每天都要绞尽脑汁的想……。也跟BF他们经常争得面红耳赤。忙碌的生活填补了等待的空虚,虽然偶尔也会上寄托上看看各个学校发offer的情况,不过我想急也没有用,只有等了。

  后来听说中大传媒只招了两个人,已经录取了。虽然还没等来拒信,可是已经一目了然了。一个希望破灭了。不久后,等来了城大的der的消息,基本又是没戏。那个时候已经四月份了,阿里巴巴的实习已经到期,比赛正进行到攻坚阶段。接连的两个坏消息,一下子把我的香港梦击破了,虽然还有一半的希望,可是连城大的传媒都把我拒了,更何况浸会。至于港大的中文,当时我也不抱什么希望,因为我的兴趣已经完全转向了传媒和营销方面。当时情绪很低落,好在还有一个退路,大不了去上海,可是还是心有不甘。

  (五)最终抉择——浸会传媒vs港大中文 2007.5-今

  五一过后,一天突然刷出了一个offer是港大中文专业的,虽然还没有马上决定去不去,心里还是非常开心,终于等来了第一个不知是不是唯一一个offer。至少有了选择的机会,大家都很替我开心。这时,BF的申请也有了最终的结果,美国哥伦比亚计算机硕士,签证也顺利通过。2007年5月10日,欧莱雅BRANDSTORM的全国决赛,在我赶赴赛场的途中,突然收到了浸会传媒的电话,说我已经在shortlist里,跟我预约电面时间。我当时快懵了,本来当时心情就很紧张,又突然听到这样一个消息……ANYWAY,我的未来有了转机。

  Brandstorm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成绩,虽然没能去成巴黎有些失落,可毕竟已经尽力了。回校以后开始全力准备浸会的电面。电面进行了15分钟,我觉得主要看口语,思维敏捷度,对研究问题的认识等。因为之前准备Brandstorm的五个月全部用英文,准备最终的presentation时也强化练习过口语,所以电面还算比较顺利。挂下电话的那一刻,我想我的阶段性任务终于完成了。

  之后不久,收到了offer,小米打电话问我要不要接受offer,我说,给我一天的时间。港大的中文与浸会的传媒,到底做何选择,我考虑了很久,了解了很多信息。最后港大中文系的一个mm给了我最有效的信息,我最后终于决定,follow my heart,选择浸会传媒。那一天,是2006年5月30日。之后我联系了交大的研究生院和传播系的老师说明了情况,好在他们很大度,尊重了我的选择。其实,我很感谢交大,它给了我机会,也给了我一个准备申请的稳定的心态,我会永远记住!

  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回首来路,已经是500多个奋斗的日夜。2005年8月28日,我第一次抵达香港,两年后的这天,我要再次飞往这座向往的城市实现又一个阶段的梦想。两年前,我说过:“我会回来的。”,今天,我实现了。

  因为有梦,心中才有风景;心中有风景,胸中才有希望,有斗志。

  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并为之付出200%的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路就在脚下——我的香港申请历程总结(传媒MPHIL)路就在脚下——我的香港申请历程总结(传媒MPHIL)路就在脚下——我的香港申请历程总结(传媒MPHIL)

  签证终于办好了,机票也订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回顾一下这一年半以来申请的心路历程,也是我确定未来的方向,重新规划我的人生的心路历程。希望能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吧。

  简单列下我的背景:浙大,主修对外汉语,辅修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GPA,3.85/4,3.88/4. 托福640,在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交流半年,有一封香港的老师的推荐信。没有PAPER,仅有的“研究经历”就是SRTP。申请了香港的四所学校两个专业的MPHIL。港大的中文专业, 浸会,城大,中大的传媒专业。最后收到了港大中文和浸会传媒的OFFER.

  (一) 情定香江——申请缘起 2005.8-2005.12

  2005年8月到12月,四个月的香港学习交流生活让我跟这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城市产生了不解之缘。中西文化的结合体,时尚,文明,快节奏,高效率,有信仰……这些都成了吸引我的最初的因素。半年的时间里,我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有LOCAL,内地人,也有外国人。我渐渐感觉,在这样一个包容性极强,文化杂糅,世界窗口一样的城市里,我更容易释放自己,我觉得,我可以属于这里。那段经历彻彻底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规划。赴港之前,我还在想回到内地之后根据我的成绩或许还可以保研,保不上大不了考一次,搏一搏,但是从香港回去之后,我彻底打消了以前的念头。我决定,回去,申请香港。

  (二)人生抉择——兴趣,专业,方向 2006.1-2006.6

  大三下学期开始了。“你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的确是这样,大三下的半年,我完成了我人生到目前为止,最大最重要的转变。首先是我的兴趣和未来从事的方向,一直以来我都算一个“文学女青年”了,喜欢看文学作品,喜欢写文章,没事写写随笔,投投稿,所以我的申请方向是文学,确定的研究方向是女性文学。至于是MA还是MPHIL,这点我很早就作出了选择。一则,MA的时间较短,门槛又相对较低,二则,文学专业自然是读MPHIL 更适合,三则,MPHIL的优厚条件着实很吸引人。刻不容缓,我找遍了图书馆和书店所有与女性文学研究相关的书籍。看了上百篇研究文献,并制定了详细的申请计划时间表,包括什么时候选题,写研究计划提纲,完成研究计划,写PS, 推荐信等等。

  就在这个时候,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出现了,也就是我现在的BF。他是一个很务实也是很有远见的人,在跟他的交流中,我渐渐发现,其实我并没有从未来从业方向来考虑现在的选择。“你以后想做什么”,这是他总是问我的一个问题。的确,这让我很困扰。我以后并不想当作家或者大学文学专业教授,我想做的是实业,尽管对行业无所谓。所以,研究文学并不应该是我现在的选择。在我看来,文学是对生活的一种消遣,我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因此,晚年从事文学更适合我。但是,放弃了老本行,我能选择什么?

  我陷入了彷徨之中,因为,否定了这一选择就是否定了我之前所有的努力和计划。当时,已经是2006年5月份了。强化班的很多同学都在找实习,也许是我太贪心了,我总觉得多条选择多条路,工作可以作为最后的退路。因此,也不断的修改简历,投了几家500强的公司找实习,可是都无果。那是我最低落的日子。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幸好在BF的鼓励下,我及时调整,找朋友,找学长,找老师聊,听取别人的意见,同时结合自己的选择。最后,根据我的性格特点和就业前景,我选择了传媒方向。毕竟,香港可以算一个亚洲传媒的圣地。

  终于,选定了未来的从业方向,一切都明朗起来。首先,我不愿意放弃原来对文学MPHIL申请的准备,其次,一切要以传媒的新选择为中心。在此基础上,我做出了大的申请策略。

  一、 申请港大的中文,城大,浸会,中大的传媒。当然,这个决定的作出要结合很多信息,包括我的研究课题和对方学校的研究领域,师资等等。

  二、 文学方向研究现当代女性文学,传媒方向研究企业公关。

  三、 申请和找工作同时进行, 只申MPHIL,不申MA,以找工作保底。

  (三)备水一战——申请,找工作,保研 2006.7-2006.12

上123下

共3页

阅读全文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