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粤语原来通行于世界!粤语历史原来如此久远!.

2017/08/04 02:00:50 编辑: 浏览次数:265 移动端

  到香港留学,不得不面对的语言就是粤语了。粤语不光在香港、澳门、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东南部使用,粤语还是美国、加拿大、日本的第三大语言,澳大利亚的第二大语言也是粤语,在东南亚地区粤语也被广泛使用。这样看来,原来粤语是通行于世界的。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粤语通行区域和粤语的形成和来源。

  粤语通行区域

  中国:主要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广西东南部、香港、澳门等地使用。

  加拿大:使用人口排在英语、法语之后,为当地第三大语言。

  美国:使用人口排在英语、西班牙语之后,为当地第三大语言。

  澳大利亚:使用人口排在英语之后,为当地第二大语言。

  日本:使用人口排在日语、英语,为当地第三大语言。

  东南亚:粤语在东南亚有广泛的使用人群,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人较多地区影响力非常强。

  粤语形成和来源

  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百越语,这不合乎事实。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越语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华夏的语言,即雅言。现在的粤语影响力甚广,许多电视剧都加入了不少粤语的幽默情节,如《武林外传》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著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著的语言。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

  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今肇庆封开),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中原传入的雅言通过商贸活动而逐步通行于这一带。

  广信还是岭南早期的文化中心。东汉时期,一大批文人学者以这里为阵地,开展文化活动,设馆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经学家陈元和士燮。陈元被誉为“岭海儒宗”,晚年回广信办学,成为岭南文化的先驱者之一。上燮担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还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来依附,他们来往于交趾、广信等地,以讲学为业。这些文人在传播中原汉文化时所使用的,当然是有汉字作为纪录符号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学习汉文化和汉字之时,也就学习了雅言。这些土著居民的语言本来干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又没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这么一来,雅言便成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语,就像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样,形成双语制,在自己部落内使用自己的母语,对外交往则使用雅言。

  粤语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并不明显。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长达200余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杀了大量汉族人,并且把所谓的“胡语”加入了当地语言当中,对那里的文化和语言带来巨大的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的雅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在这一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的局面,由雅言演变而成的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的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的音系。正如李如龙教授所说;“中古之塞擦音声母的分化,鼻音韵尾的合流,塞音韵尾的弱化和脱落、浊上归去、入派三声这些在许多方言普遍发生的变化都被粤方言拒绝了。”(《方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经发展成为胡化成现代的普通话和官话,粤语却更好的继承雅言的原汁原味。说白了,现在的普通话就是胡化了的北方话,当年孙中山要不是为了解放全中国,也不会让步于普通话的。

  原来粤语的历史如此久远,原来粤语是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的第二第三大语言。看来,学好粤语,也不光是能在香港留学时有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用啊。如果想了解学习更多关于粤语、关于香港的语言文化等相关知识,请关注澳际教育平台,澳际会持续“港你知”更多干货。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