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香港大学研“骨牌”系统实现隔空供电.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34 移动端

  科幻片中的「隔空供电」不再是空中楼阁。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团队,近日成功研製出新世代的无线电力传送「骨牌」系统(Domino-Resonator system),大幅提升无线供电距离及效能。旧有的无线传电技术,须要把电子产品紧贴至供电处才能取电,甚为麻烦;但「骨牌」採用物理电磁学的「共振频率(Resonance frequency)」塬理,以一连串的「共振线圈」,可以把电力传送至数米以至数十米以外,毋须实体电缆便可隔空供电,连墙壁也阻挡不了。(获得更多香港留学咨询请咨询澳际免费在线咨询顾问)

  有关「骨牌」系统由逆变器及「共振线圈」组成,前者负责供电及调整供电频率,后者传送电力。根据电磁学的「共振频率」塬理,当电流通过第一组「共振线圈」便引发磁场,这个磁场其后激发第二组「共振线圈」产生电流,再引发第叁组线圈的磁场,如此类推;以「电流→磁场→电流」的形式,把电力传送出去。而「骨牌」可组成不同形状,如直线形、圆形,甚至分叉成「Y形」排列,提高电力传送路径的灵活性。

  百年前提出 传电仅数十厘米

  领导研究团队的港大黄乾亨黄乾利基金教授(电机工程)许树源及助理教授李志群表示,利用线圈隔空传电,早于100年前已由着名科学家Nicola Tesla率先提出,但传电距离最远只达数十厘米,是这项技术的最大樽颈位。团队成员一直有研究隔空无线传电,直至两年前因「共振线圈」理论而灵机一动,并循此方向构思上述「骨牌」设计。

  许树源和李志群表示,「骨牌」系统应用层面广泛。例如水底工作需要供电,接驳用的传统电缆即使作防水加工,仍有可能渗漏,既浪费资源又不确保安全;但用上「隔空供电」技术,则可避免以上问题。他们又指,未来家居可以变成「叉电屋」,「只要家中有足够大的线圈,各电器又连接上接收器,它们就可24小时全天候充电。」

  全球首创 技术可用于医疗

  港大的「骨牌」系统属全球首创,并获创新科技署96万元资助,上月团队更于业内最权威的国际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电力电子期刊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许树源指,有关技术仍远未成熟,计划未来结合「超导体(superconductivity)」技术,以液态氮的低温减低线圈中的电阻,并提升其传电效率,预计最快6个月后有初步结果。他又称,「共振线圈」亦可製作成幼长导管,透过微创手术以共振塬理针对癌细胞加热并将其杀死,但却不影响正常细胞,技术于医疗层面亦能应用。

相关资料:香港大学招生会上解答分数、花销和就业问题

香港八所大学研究生入学条件汇总

香港大学面试真题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