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GMAT阅读备考经验汇总精华.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304 移动端

  考生在备考GMAT阅读时经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呢?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高手们的GMAT阅读备考经验,帮你揭开GMAT阅读备考的神秘面纱。

  小安阅读捷径。

  1、小安本人的心得:

  对于已经做完所有gmat阅读的xdjm,建议你把og和补充材料的阅读拿出来(共81篇,也可以挑一部分,比如补充材料第2篇完全可以删掉),

  进行横向总结:

  1、根据细节题的题目和正确答案把考点在原文中全部画出来。然后看细节题的考法,总结:主要的无外乎取非和关键字替换

  2、把所有main idea题看一遍,看其对文章意思的表述方法:有套路,且不走极端

  3、把所有结构题看一遍,看其表述方法

  4、把态度题看一遍(题目太少,可以再看看gre年代题)

  5、最关键的题information题。没什么好方法,锻炼看题目时的记忆力,还有主要从段落意思上看

  当你做完这样的总结后,你会形成一种gmat阅读的感觉,并且会在你再次作题时融入你的阅读方法。

  对诰渥永斫馍嫌欣?训膞djm(衡量的标志:看阅读时看不懂文章在讲什么),建议你可以尝试训练杨鹏难句(不用练完,练出感觉就可以了)

  对于那些对科技类和多生词类文章有困难的xdjm,希望你多练习首字母提炼技术,可以找gre的这类文章练,强迫自己做首字母提炼。

  我在复习时总的感觉是,总结的时间远超过作题的时间,我甚至按题材和写作方法对所有题目进行了分类,现在看来,这个工作的帮助似乎不很大,没有题目总结那么有意义,不过目标比较高,时间又有剩余的朋友也可以做一下这个工作。你会发现历史类文章和地理考古类文章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阅读第一遍总结的方法我想大家都知道,而且很多人都作了总结,因为任何分类都可以作为总结的依据。当时我第一遍总结的时候,每1-2篇文章要花1个多小时总结,分类较多(因为不知道哪种总结方法最有效),最后并没有太大效果,没有明显的提高,但做了很多分类工作。很多人总结工作做了一半就做不下去了,或者没有想过总结第二遍。我个人的感觉是,第一遍虽然收效小,但是为第二遍总结打下了基础。

  第二遍总结与第一遍总结的最大不同在于题目都已经做过一遍了。第一遍总结之所以效果不好首先是因为当时缺乏最起码的对文章的感觉,而且有难句和单词的障碍。(第一遍时按难句和单词的首字母提炼方法训练了一下,有了阅读速度的提高并建立了正确的阅读习惯:不回读,段落之间的回忆思考)第一遍总结之所以效果不好的另一个原因是:一下子读的文章太少,没有形成强烈的对于 gmat阅读文章的感觉。所以在第二遍总结时,阅读强度要大(2-3天完成所有80篇文章的总结),这样短时间的强刺激会让你在遗忘前一天作题感觉前迅速把握所读文章的共有特点,以及各种散在不同文章中的相同类型题目的共同特点。

  我建议大家第二遍总结时要作以下工作:

  1、阅读强度要大,每天计划阅读量要尽量大,比如2-3天内总结完og+补充材料的所有80篇文章。(不建议总结gre和lsat文章,因为阅读和题目的特点不同)

  2、detail和information题目的还原,这很重要。最好能划在书上(有影印版的话),加强对题目的感觉

  3、注意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

  4、总结完后一个单元(比如8篇文章),再看一遍文章(结合还原后的考点,不作题),然后合上书,把该篇文章的主题、文章结构和考点全部回忆出来(假想你是在为别人写机经)。这是锻炼你的逻辑记忆力(可以提高作题速度),并让你对考点更敏感。

  5、要试着在作阅读和横向总结的过程中培养一种比较固定的最佳阅读速度:这种速度是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阅读速度的一个组合。再快些恐怕会看不懂,从而导致正确率的下降;再慢些,正确率提高很少,但阅读占据的时间太多了。注意这种最佳速度应该根据文章体裁和生词量有所调整,而不是单一的。

  第三遍总结很简单,1天内通读全部80篇文章,把第二遍总结出来的成果运用一遍,形成固定的思维。

  三遍过后,gmat阅读就没有难题了。你已经学会gmat阅读了,但提醒一句:不要忘了,总结出来的是gmat阅读的方法,不要用于gre和lsat阅读。

  yueyuan谈。

  正如众明星级牛人如 Mindfree, 小安等所强调, 阅读是基础, 我先用了头2个月的时间把Reading提高. 基本就是: 先把YP的“阅读难句”背了一次, 然后就每天20句30句的快速看, 提高自己对难句的感觉和快速理解. 然后按照花儿阅读的方法, 把GRE的no题和年代题认真练习和总结, 具体方法就不好意思再重复了.个人认为, 这是提高必须走的一步, 其效果就是 很快就发现ETS考来考去就那么几样东西. 而且,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 在看文章时就越来越敏感了, 几乎一边看一边就能猜到问题.

  在这里, 只想说两点个人的体会:

  (1) 在做练习和总结的时候, 我建议不要一下子把所有文章全部都做完, 然后再从头至尾再做第二次. 我个人觉得, 以10篇或5个section为一个界限, 做10篇, 每篇做完后总结, 做完这10篇后, 回头再做一次, 再总结, 然后才开始下一个10篇. 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短时间内加深对文章结构及考点的印象, 更好的学习和纠正自己的思维, 把握当前的考点, 然后才进入下一个阶段. 我到后来做年代题的时候就已经能很好的掌握文章的结构及主题, 准确率都能控制在80%了.

  (2) 在整个过程中, 我还做了一样工作, 就是收集整理自己的 “阅读难句”, 把所有文章中出现的我认为 “绕”的句子都收录下来, 每天早上看20-30句. 对于那些文章后面问题牵涉到或问到的难句, 更是highlight起来, 并把文章的问题附在句子后面, 认真学习.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习如何以ETS的眼光在文章/句子中 “抽丝剥茧”, “infer” 出答案, 因为阅读的难题通常是 “infer” 题, 而 “infer” 题的答案通常都藏在那些难句或 “闪烁其辞”的句子中. 这样看多了, “infer”的能力也相应的提高了. (Eg: This ability to quickly locate unseen prey sugges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ers, that the anteaters were using their electroreceptors to locate the nesting chambers. à Infer --- The speed with which the anteaters located their prey is greater than what might be expected on the basis of chance alone.)

  关于 “阅读速度”, 我个人认为, 称之为 “理解速度”更贴切, 看得再快, 不理解, 又有何用? JJ中通常都有两派意见, 一说快速读文章, 然后答题1题1分钟; 另一说法是读文章不用太快, 要边读边总结, 然后答题时就容易些, 更有把握些, 通常也不用1分钟1题. 我两种都试过, 然后觉得后面的一种方法非常好用, 对文章main idea及结构理解得更好,准确率也高, 尤其对于长文章.

  tianwan谈:

  阅读我刚开始没有怎么专门复习。因为很多大N都讲GMAT考试句子改错为王,但是在我复习了很长时间的SC之后,我再做RC才发现大N讲的是不错的,但是只对NN们有用,对我是没有用的。因为NN们在开始GMAT准备之前,他们的阅读水平就已经很高了,速度也很快,只是不习惯ETS的SC的思路。但是我刚开始的时候阅读水平不行,体现在有些句子会看不懂,阅读速度很慢。在一个阶段的 SC复习结束后,我已经没有读不懂的句子了。但是我的阅读速度还是不行。SC是可以锻炼对英文难句的理解力的,但是不能提高速度。这个时候我又开始研究小安阅读法,我发现我没有办法做到小安阅读法的要求,他要求2天或3天读完和分析完,我可能4、5天都不能完成。因为一是我的RC的阅读和做题速度都很慢;二是分析对我来说太花时间了。不过小安的关于读文章要读什么的见解对我很有启发。再辅以MINDFREE的ACTIVE阅读法,我尽量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看文章的结构和一些重要信息。最后我发现阅读实际上也需要重复,我建议LSAT的阅读没有必要专门做,GRE的阅读也可以不必做。这两类文章可以锻炼阅读能力,但是文章的思路和题目的思路都和GMAT考试有差别。所以关键是把OG上的文章翻来覆去看,OG的解释同样非常的重要。可惜我发现的有些晚了。最后我只对OG的最后20篇文章猛炒了一翻,即使仅仅如此,效果也已经很好了。特别是看了OG解释之后很有启发,OG的内容不是看一遍或二遍就有用的,要翻来覆去的看很多遍。我第一次做可能20题里错3题,第二次同样的20题还是错3题,但是是不同的3题。这就说明文章看懂了,题目不一定就能做对。但正是这种情况的发生,使我可以去对比的去看待OG的阅读。每多做一次就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然后我体会到小安的阅读法非常的有用。

  当然GMAT的补充题和考古题也是有必要看一下的。但是由于题目没有OG的解释,不如OG的文章用处大。OG猛炒完之后,带来的变化让我吃惊,我读GMAT文章的速度陡然加快,而且今天的考试中的RC基本上是横扫。

  再补充一点:OG的RC这一章开头三页(315-317)一定要好好读。这三页讲的是ETS的出题思路,很有帮助。

  高手们通过自己备考GMAT阅读的切身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了GMAT阅读的备考要点及应对策略,考生可以适当参考,并结合自己的GMAT阅读备考情况,不断优化和总结备考方法,从而在GMAT阅读考试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相关链接

1.GMAT考试真人秀:保持冷静最重要

2.零基础考生如何备考GMAT考试

3.GMAT考试 2012年1月2日GMAT语法机经更新(二)

想要获得更多咨询服务点击进入 >>>>有问题?找免费的澳际专家咨询! 或联系QQ客服: ,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处留言,把您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们。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