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GMAT备考经验分享:公务员的战争(二).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80 移动端

  无论是备考GMAT考试,还是在GMAT考试中,良好的心态都是考生取得GMAT考试高分的关键。下面就来分享一下GMAT考试750分的备考经验,看看过来人是如何调整备考心态的。

  三、考试本身

  1、根本——OG

  第一次拿到OG,是去澳际上课的前一天。厚厚的一大本拿在手里,那种感觉与其说是兴奋倒不如说是诚惶诚恐,因为从来都没有用过这么厚的一本英文参考书。但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本厚厚的参考书其实就是GMAT考试的根本。

  在澳际上课的时候狒狒对我们说,OG上面的题目都是680分以下的。想起来真得很可笑,我当时的目标可是700+,简单得作了作,发现题目似乎确实不难,于是我想这本书或许是徒有其表吧。所以从开始上课到集中备考,这本书我始终没有仔仔细细的看过,我的时间基本上全都放在了澳际的辅导材料和狒狒宝典上。因为那本“简单”的OG让我有了一种非常盲目而且非常危险的自信——OG不过如此,GMAT也不过如此。但当我发现OG其实远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那在第一次考前的一个星期左右,再CD上面看到很多牛人都谈到了OG的重要性,我当时很奇怪,不超过680分的题目会很重要?所以我又开始看OG的逻辑部分,一看之下,如堕冰窖。并不是那些题目有多么难,而是我忽然发现我其实根本弄不清楚这些题目的思路——正确的选项为什么正确,错误的选项为什么错误——那天晚上我发了个帖子,好像叫做“此战之罪,非天亡我也”,就是把项羽自杀前那句话倒着说了一下。那时候我其实已经感到不妙,但还是心存侥幸,毕竟我作过的题不算少了。但是,真正考试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做那些题目所培养起来的所谓逻辑思维根本派不上用场,阅读、逻辑和语法也是如此,所以我输了,而且输得很惨,因为我从来没有为某一次考试付出过这么多,也从来没有输得这样惨。

  还好,第一次考试失败最起码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才是GMAT考试的根本,OG,OG,还是OG.

  对于OG,我的看法是这样,把OG看得滚瓜烂熟或许不会保证一个700+的高分,但是如果对于OG缺乏起码的重视,那么700+的高分只能是个幻想。如我所言,OG的题目确实不算难,可能真地就像狒狒所说得那样,都是680分以下的题目,但我觉得它的意义其实并不是一本所谓的难题集锦,而是通过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告诉我们真正GMAT考试的出题思路是怎样的,考试会用怎样的表达方式来考察我们。作为一本备考的参考书,这已经足够了,而且这样一本OG的意义要比所谓的难题集锦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ETS还是很厚道。

  这次考试,澳际的参考材料基本上被我搁置了,因为我感觉这本书上的题目是中国人用来考中国人的,尽管全都用英文表达,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解题思路都和真正考试的题目相去甚远。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这本书毫无用处,我觉得这本书用来入门还是不错,但在有OG的情况下却没有必要深究。所以我的时间基本上全部用在了OG上面,不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做题,而是让自己尽可能的习惯那样的语言表达,并且用ETS的思维去思考解题的方法。

  这次考试看OG还有一点帮助就是让我学会揣摩verbal部分正确答案的表述。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纯感觉的东西,其实就是做题的时候会感觉某一个选项很像,而且绝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那种,而是故意把话说得很绕,或者把原文的意思反着说一下,但意思还是没有变。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所以,OG对于考试来说,其作用至关重要,望CD诸友慎之慎之。

  2、脉络——总结

  上面说到了第一次备考的时候我曾经把澳际的补充材料做了好几遍,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所以我有时候会想难道澳际的东西这么不重用,但是后来发现我其实连澳际的题目都根本没有掌握。因为我所谓的“做了好几遍”其实根本就是literal and superficial repeat without any summarization。题目做过之后就或多或少有些印象,做的次数越多印象越深,做过两遍之后答案就已经完全的记下来了,不加以总结的一遍遍的重复除了增加盲目的自信外,对于考试毫无益处。当我想明白了这一点,我发现问题根本不是考试那天“脑袋短路”,而是“脑袋里的线路从来就没通过”。换句话说,第一次备考我根本没有找到复习的脉络,所谓的复习只是题目的简单累加,各个知识点支离破碎却没有任何连接,一切都处在混沌之中。简言之,这个所谓的脉络其实就是总结,总结,再总结。

  所以这次备考,我的大部分时间全都用在了总结上,正确率高低已经不再是第一位的,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把题目的解释彻底弄清楚,对为什么对,错为什么错,然后再找找ETS喜欢在什么地方设陷阱,又喜欢在什么地方把正确答案搞得云遮雾罩。很有帮助,很有帮助,记得牛人pipi妹妹对我说总结时间和做题时间应该是3:1,诚哉斯言!

  3、枝干——各个部分的复习

  (1)math

  在我写的那篇机经里已经说过了,GMAT里的数学似乎有变难的趋势,所以即令勤奋聪慧如CD诸友者,仍未必能够轻松拿下数学。因此我觉得这部分还是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我感觉,数学部分的复习还是最好从基本的概念开始,澳际老师的三本书我都有,吴强,钱永强,陈向东。我感觉各有千秋,数学概念方面总结的都比较好。但我本人比较喜欢吴强那一本,尽管里面有不少错误,但那本书里确实有不少很不错的解题思路,概率、统计和排列组合部分也总结了不少的难题,对于数学复习来说帮助不小。

  数学准备的第二步应该就是OG了,我希望大家注意一点,那就是OG数学前面的题目确实很简单,但做到后面就会发现题目越来越难,换言之就是水平越来越高。我第一次备考就是只做了ps的前100题,当时真的是狂妄的要命——就这题拿来考我?笑话!可是和逻辑一样,当我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这次备考OG数学认认真真的作了两遍。我感觉解题思路对于math部分来说似乎不如verbal那么重要,但是语言表达方面却绝对值得引起大家重视,要知道因为不熟悉语言表达在math上失分是很冤的。

  第三步就是狒狒宝典和机经了,那些题目确实很有价值,但我觉得大家最好还是以掌握解题思路为主,切勿强记答案。原因有三,一、因为我们不可能把几百道题的答案全部准确地记下来;二、考试的时候的题目未必和宝典上的题目一致,说不定换了数字;三、即使考试的时候遇到了相似题目我觉得大概也没有谁敢直接去点答案,原因就是上面说的第二条,多数的情况就是会把真正考试的题目去和记忆中的题目进行比较,而这样很费时间。但是时间对于考试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宝典和机经的作用就在于让我们达到有宝典如无宝典,有机经如无机经的境界——一切了然于胸,无惧千变万化。(当然了,我还差得远,不过我的数学水平基本上是等而下之,大家比我强得多,达到这样的境界只是时间问题)。

  最后,也就是考前的阶段我觉得还是要回归OG和概念以及专有名词,把不熟悉的题目再作一作,基本上问题就不算大了。

  以上通过多个方面对GMAT考试的备考要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讲解,考生可以进行适当的参考,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补强,并通过模考及时调整GMAT考试的应考心态,从而在GMAT考试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相关链接

1.GMAT备考经验分享:公务员的战争(一)

2.710分GMAT考试备考感悟:知足常乐

3.两个月如何安排GMAT备考

想要获得更多咨询服务点击进入 >>>>有问题?找免费的澳际专家咨询! 或联系QQ客服: ,也可以通过在线咨询处留言,把您最关心的问题告诉我们。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