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亚裔学生自杀 名校生心理状况堪忧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1 移动端

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东部时间4月11日,一名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亚裔学生遭地铁撞击身亡,当地警方认为此名学生疑似跳轨自杀。警方称,在过去3年中,已有10名宾大学生选择自杀。这让人不禁要问,名校生的心理危机,真有如此严重?在这种小概率事件背后,有没有更深层次的普遍原因?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普通学校的同龄人存在什么不同?

2017宾夕法尼亚大学一亚裔学生自杀 名校生心理状况堪忧

悲剧 大三女生香消玉殒,同学称没有人诧异

据报道,这名疑似自杀的亚裔女生名为Olivia Kong,21岁,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金融专业大三。

新快报记者在Olivia Kong所在的学生团体Alpha Phi Omega联谊会的社交网站看到了对她的哀悼。回忆中称Olivia 永远微笑着,非常乐于助人,曾用她的爱心和温暖的拥抱照亮了我们的日子 。而照片中的她正在阳光中开怀大笑。

在同学们记忆中如此开朗热情的学生,为什么会选择自杀?这与她所处的顶尖名校环境和压力是否有关?她真实的心理状况是怎样的?是否曾有机会接受心理疏导?令人惊讶的是,宾大一名大一学生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 同学们都表示悲伤,但并没有人感觉到诧异,因为在这里已经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学生自杀)。

如果去学校的心理中心,会被认为 有毛病 、 丢脸

当地媒体称,受访学生认为,学校虽然一直提供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和治疗,但宾大的体制问题导致学生的压力一直很大,容易走极端。当一个学生开始接受学校的心理治疗,会遭到人们的质疑和关注。

如果你去心理中心,别人会觉得你有毛病。这导致很多学生畏惧选择学校的心理治疗,认为是在丢宾大的脸面,所以他们通常把自己的脆弱、悲伤和焦虑掩盖起来,不向外界表露。当然,也会让情况越来越糟。 受访学生说。

反思 不愿示弱,容易在追逐成功的高速公路上翻车

记者就此采访了康奈尔大学前校友面试官林杰,他认为,从数据上来看,常春藤名校的学生自杀比例,并没有高于全国平均比例,只是因为事件发生在名校,所以关注度更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名校生的心理问题不存在,也不意味着他们的问题没有共性。

宾夕法尼亚大学是美国常春藤联盟大学之一,Olivia所在的沃顿商学院又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商学院之一。林杰分析称,名校学生如果出现心理危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压力过大,学生 求胜 的心态太强。

耶鲁大学威廉 德雷谢维奇教授所著,林杰翻译的《优秀的绵羊》一书中写到:当今的名校大学生,对成就和成功有着一种被压迫式的追求:他们都觉得自己必须要以最高效的方式去完成自己的目标,从而再接着去追逐下一个更高更伟大的目标。 他们是一群从小到大都很好强的人,习惯了自己的优秀,即便进入藤校后再难做到第一第二,但好胜和竞争的心理一直存在。这让他们被竞争心 绑架 ,必须时刻保持高速前进。

正因为如此,名校学生更不愿意在高手如林的同龄人面前 示弱 。如果发生一些问题,比如心理不适,他们会内心恐惧,担心自己成为众人眼中屈服于压力的弱者,因此他们拒绝示弱,干脆掩盖自己的问题。 当大家都在往前冲的时候,甚至自己都不敢慢下来思考一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就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得越来越快,总有一天会翻车。

建议 学生正视不逃避,家长关心常联系

据林杰透露,在2010年全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中发现,只有49%的学生表示从未想过自杀或者自残;仅2010年一年,康奈尔大学就发生了6起自杀事件;而林杰在康奈尔大学就读时,就有2名留学生校友自杀,一个平日里完全看不出症状,一个则因为积累了4年的学术作品突然丢失,承受不了痛苦而自弃,可见平时的压力有多大,对某些东西看得有多重。

在过去,一位成绩全A的学生,我们大概能够推测他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是平衡健康的。但是现在,同样成绩全A的学生,他的生活可能存在很大的隐患。 林杰说。

为尽量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林杰建议子女到海外留学后,家长可以做这几件事: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的焦虑和不安传染给远在异乡的孩子;平时定期联系,多听孩子的故事,并分享家庭的一些好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范围其实远远超越大学这一处;在重大考试的前一周可以给孩子邮寄一个 爱心包裹 ,装上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家人的近照、一封信,或者是一个意外的礼物等等。

对于学生自身,则需要正视心理问题和压力,勇于承认它的存在。一个人聪明、成功、GPA很高、应付任何事都游刃有余,也并不代表不会有心理疾病。正视它,同时学会对不完美的自己 示弱 ,可以使心路不至于越走越窄。

其实,作为旁观者,不便揣测那些发生不幸的名校生究竟为何放弃生命,也不能因为他们身处名校就断定是压力过大且不愿示弱才掩藏了心理问题,甚至不应因为学生并非来自美国本土就说国际留学生更容易发生心理危机。一起看似个案的悲剧,社会应该更多关注的,是年轻学生对成功的定义和追求是否出现了偏差,并反省是谁导致了这样的偏差,我们又能提供怎样的环境和机制,让优秀的人才不惮于表露自己的难处,并获得有效的帮助。

澳际留学小编提醒小伙伴们,适度示弱或许心路更宽,家长朋友们也应对孩子的心理多加关注。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