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美国电影永远“重男轻女”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387 移动端

●美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七年大银幕男女角色比例严重 失衡

2017美国电影永远“重男轻女”

●白人角色远高于其他种族;角色的不同性取向依旧具有争议

当地时间8月5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安尼伯格传播学院,发布了关于电影及其相关产业中性别、种族、LGBT等方面不平等现象的最新研究报告。他们以知名票房网站boxoffice mojo上2014年票房前100名的影片及其中4610个角色为参照样本,对比2007至2013年(不包括2011年)的同类数据,7年涉及共700部影片及其中30835个角色(有台词或有名字的都包括在内),此外,2014年票房百佳的导演、编剧以及制作人等幕后工作人员也在其范围内。报告结果显示,票房可观的好莱坞影片中,无论是幕前还是幕后,这都是个白人、男性、异性恋统治的世界。

项目主管之一的史黛西 史密斯博士表示, 我们的工作就是将数据和洞察力引入这个多样化的娱乐产业,希望可以有参考价值,带来改变 。报告均以美国上映影片为准,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这个 电影工业体系最成熟 的国度依然存在的短板。人人都在期待超越好莱坞,但好莱坞依旧存在的问题,极有可能是处在每个上升期的电影国将要或终究会面对的问题。

700部影片里的779位导演,仅28个女性

2007年-2014年登上票房榜的女导演24位

安吉丽娜 朱莉 朱丽 泰莫

安妮 弗莱彻 凯瑟琳 毕格罗

阿娃 杜威内 金伯莉 皮尔斯

贝蒂 托马斯 科斯汀 谢里丹

布伦达 查普曼 拉里 沃卓斯基

凯瑟琳 哈德威克 洛芙琳 坦丹

黛安 英格利什 南希 迈耶斯

伊丽莎白 艾伦 诺拉 依弗朗

吉娜 普林斯-拜斯伍德 菲利达 劳埃德

珍妮佛 弗莱基特 桑娜 哈里

珍妮弗 李 莎丽 斯普林格 伯曼

朱莉 安妮 罗宾逊 苏珊娜 怀特

100部电影中,只有21位女主演,2位女导演

幕前幕后男人都是主导

在2007-2014年北美上映的700部影片的30835个角色中,男性角色占主导地位,女性角色不但数量极少,且多为年轻貌美的性感符号角色。

从具体数据来说,女性角色仅为30.2%,也就是说男、女角色数量比率为2.3:1,只有11%的影片实现了性别比例在45%-54.9%的均衡状态。其中,9522个角色的年纪在40-64岁之间,女性角色占到了21.8%,最高点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08年的25.5%和2014年的19.9%。

而2014年的北美票房前100名中,有21部影片是女性担当第一主演或者和男一号平分秋色,这个数据在2007年时是20部,比2013年的28%下降了7%。其中,年纪超过45岁或者性取向为同性恋、双性恋的女主角数量为零。

按影片类型分类来看,动画影片中,女性为主角的影片数量低于1/4,和2007年持平,比2010年降低了7.4%;动作/冒险类影片中,这个数据保持在21.8%,和2010年、2007年无异;而在喜剧类电影中情况稍微乐观些,女主角比例可达到34%。

只有在大银幕的性别消费方面,这一数据有所 可悲 地提升,影片中以性感装束示人的男、女角色比为8%:27.9%,有裸露镜头的男女比例为9.1%:26.4%,而被设置为生理诱惑的角色比例是男性12.6%,女性3.1%。

对2014年北美百部影片的幕后人员研究发现,从事内容生产的1326位电影工作者中,女性仅占15.8%,确切数据为,导演占1.9%,编剧占11.2%,制片人占18.9%,具体来说,这100部影片中只有2部是女导演,和2013年完全一致,也是有史以来的最低值,2008年曾有9位之多。而在2007-2014年的700部电影中,导演总数为779位,女导演有28位,其中三位是非裔美国人。

此外,与纯男性主创阵容的影片比,当幕后主创有至少一位女性时,该片的女性角色数量也会大大提升,两者的比例大致为25.9%:34.8%。也就是说,女性创作者更喜欢描绘女性相关的故事,从而也更顺理成章地起用女主演、女编剧等同性工作人员。

4610个角色中,白种人角色占73.1%

七年来白人角色始终主宰

根据报告显示,2014年的北美100部高票房榜上,73.1%是白人,4.9%是西班牙或拉丁美洲裔,12.5%是黑人,5.3%是亚洲人,2.9%为中东人,美国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夏威夷原住民则低于1%,其中男女角色数量比率平均值接近2.1:1,这一数据从2007年开始至今都没有显著变化。足见非白人的其他种族在银幕上出现的几率之低,而角色的性别差异在各种族内则是相通的。

和2013年相同的是,在17部电影中,没有一个黑人或者非裔美国人角色,而没有亚洲角色出现的影片超过40部以上。至于影片的主角设置,只有17部是非白人,其中47%是黑人,29.4%是混血,11.8%是亚洲人,西班牙或拉丁美洲人的比例同样为11.8%。

如果对应着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来看,其中黑人13.2%,而亚裔5.3%,和银幕上的角色比例相差无几,但最悬殊的当属西班牙或拉丁美洲裔,他们在美国人口中占据了17.1%,是除了白人外最高的种族组成,且据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23%的美国电影票都卖给了他们。

从影片类型讲,2014年动作/冒险类的非白人角色为26.1%,比2007年上涨了4.6%,而喜剧类影片中,则由2007年的12.1%上涨到2014年26.5%,相较之下,动画类影片也波动较大,2014年的非白人角色比2007年的8.1%上涨了25.4%,当然,这一数值的变化大部分来自于若热 R 古铁雷兹执导的《生命之书》,片中角色皆为墨西哥裔,但即使没有这部影片,数量还是比2007年到2013年间的数值都要高,尤其是对比2010年只有1.5%这个最低值。

在幕后人员研究方面,2014年的107位导演中,黑人占据5个席位,相当于总比例的4.7%,当中只有一位是女性;而在2007-2014年的电影票房总榜单上,黑人和亚洲人导演分别为45位和19位,百分比为5.8%、2.4%,其中女导演的数量则分别为3个和1个,且后者还只是联合导演,即与丹尼 博伊尔合作《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印度女导演洛芙琳 坦丹。

■ 性取向

19个非异性恋角色中只有2个过得幸福

不同于该小组常年来对性别、种族在美国电影中的表现研究,这是他们第一次把性取向作为考量对象。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影片票房榜单上的4610个角色中,非异性恋者仅有19个,其中10个是男同性恋,4个是女同性恋,5个是双性恋,而跨性别恋者(自我性别认知与先天性别不同者)的数量为零。在这100部电影中,只有14部涉及性取向内容,且没有一部是动画电影。此外,在这19个非异性恋角色中,63.2%是男性,36.8%是女性,从种族来说,白人16个,亚洲人2个,非洲人1个。

这些数据要远远低于这一群体在美国的人口占比,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威廉姆斯学院的相关报告,美国跨性别恋者的人口比例为3.5%-0.3%,仅18-35岁的千禧一代里非异性恋的比例就达到7%。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有三个现象值得注意:首先,在这19个非异性恋角色中,只有两个的情感生活被描绘得浪漫而健康,没有一个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角色是处于稳定的感情关系中;第二,没有出现一对非异性恋角色是以父母身份共同抚养孩子;第三,少数男同性恋和双性恋角色在影片中都刻意隐瞒了真实的性取向。

推荐阅读:

您还可能关注: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