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2017大80后半梦半醒爱恨交织
据《世界日报》报道, 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 问我到底爱不爱你?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问自己是否离的开你?Time and time again you ask me 问我到底恨不恨你?Time and time again I ask myself 问自己你到底好在哪里?好在哪里?
这是1993年中国第一部题材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片头的主题曲《千万次的问》,反映了上世纪1990年前后中国掀起的出国(新浪微博)潮,演绎了那一批移民和留学生的美国淘金梦 办绿卡、买房子、买车子、赚钱培养孩子,在餐馆和衣厂之间沉浮打工,透露着对美国无奈的爱与恨。
然而十年过去,进入20世纪,美国却陷入失落的十年,中国则进入崛起和快速发展的十年,但有趣的是,在过去十年中,到的中国学生却快速增长,并在2010年跃为目前在美国际留学生中最庞大的一个群体,而他们许多人都出生在80和90年代后。
本文将以单身族、已婚族、科研族、创业族和镀金族五类带读者走进80后留学生的生活,了解这一代人是否还怀有美国梦,他们对美国生活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奋斗故事。
单身族
熊先生是2006年赴美读书的80后,在中国读大学三年级时他就确定了未来出国的方向。来到美国后他勤奋读书,相继取得了会计和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也很快找到了工作,从事审计工作。接着就在所在城市最好的区域拥有了自己的房子,然而回首这一切,他 突然觉得一切太快了 。
熊先生笑说,刚来美国时,他并没有想太多所谓的美国梦,就希望自己能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但是随着就业后生活快速的推进,一方面生活逐渐变得安逸,一方面随着中国逐渐变强大,他却有些彷徨, 是留守美国还是回去发展呢? 他坦言既舍不得美国,也因无法分享祖国与时俱进的那种荣誉感而觉得脱节,而作为独生子女一代,最割舍不下的还是 亲情和友情 。
和熊先生相似的张小姐是一名会计师,2005年出来的她想要 拓宽视野,体验在不同国家的生活 ,她坦言传统定义上的美国梦和身份并不是她所追求的,她当初更在乎是求学的目的;进入职场以后,她觉得在专业上进步的空间较小,虽然曾经有过念经济学博士的念头,但她也坦言, 转行会有一定风险,而且之前的热情已被慢慢消耗,缺乏动力 ,对于现在的状态,她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已学会享受,她觉得美国给她的最大财富,就是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已婚族
随着结了婚,有了孩子,80后也渐渐扛起身上的责任,虽然生活的担子在慢慢加重,然而心底做一番事业的愿景仍旧在他们当中一些人心中萌动。
2006年赴美念书的张天师(化名)是一名工程预算师,凭借其数学优势,还没毕业就拿到公司的Offer,工作后还利用业余时间拿下工商管理硕士,他表示,当初想法很简单,想到美国提升一下自己,喝点洋墨水,工作几年就回去发展,可是慢慢觉得现实很残酷,已在美国五年,中国的机会虽然很多,但却需要人脉,现在回头看看有些不切实际;而已经结婚生子的他表示,如果还是单身, 看着国内热火朝天,也许一鼓作气就回去了 ,但是已经有了家庭,就觉得 男人再怎么去冒险,也不应该把老婆孩子都拉进去 。
谈起美国的好,张天师认为是人际关系简单,不过在美国公司上班的他也指出,相对于本地人,想得到上司的青睐和升迁机会也难一些;而从生活层面上讲,他坦言美国太无聊,没有亚洲的氛围,娱乐活动少,朋友圈子也较小, 在南部连想出去唱歌娱乐一下,都没有个像样的地方 。他肯定表示,未来一定会回国发展。
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