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学商学国贸双硕士毕业,现居澳洲,在澳学习生活15+年,从事教育咨询工作超过10年,澳洲政府注册教育顾问,上千成功升学转学签证案例,定期受邀亲自走访澳洲各类学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外派留学生多留国外 中国欲扭转人才外流局面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外派留学生成为中国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至今,中国的留学人员超过300万。在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高等院校中,中国青年占国际学生人数的五分之一以上,他们当中逾四分之一的人在美国。
报道称,每个国家都会外派留学生。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优秀人才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教育部数据显示,归国者仅占三分之一;有些机构统计的结果则更少。美国橡树岭科学与教育研究所某学者今年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2006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中,有85%的人到了2011年仍在美国。
为了把专家学者吸引到中国的大专院校,中国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推出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例如,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奖金、晋升机会、工资保证、住房补贴甚至免费住房。有些知名大学建造了住房向教职工出租或低价出售,它们全都配备一流设施。而这些计划也适用于非华人教师。2011年开始实施的“外专千人计划”已吸引了约200人,对高等院校的支出也大幅上升——2001年至2011年增长了五倍。
然而,大多数高等院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的世界大学排名100强中,中国仅有两所大学上榜。上海交通大学[微博]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中,中国仅有32所入围。此外,至今未曾有中国籍学者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也让政府耿耿于怀。
报道称,吸引一批优秀学者回国不足以让中国变成学术巨擘。许多归国人才是兼职的。据香港科技大学[微博]教授崔大伟调研,在2008年所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归国的华人中,有将近75%并未放弃在境外的职位。这种计划往往换来的是名声而非更好的学术研究。它们引进的通常都是已经过了研究和创新高峰期的正教授。
中国高等院校在国内培育人才有很大困难。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曹聪认为,中国对留学经历的重视导致了一些不良影响,它向当今优秀人才传达出的信息是:他们还是应该在国外度过最能出成果的岁月。
报道称,中国国内的学术研究受政府的影响较大,很多科研经费由缺乏项目评估经验的管理人员分配。曹聪说,现行体制不鼓励科研人员质疑现有理论,尤其是掌握着资源的资深人士所持观点。其结果就是用数字进行管理:奖励大学老师的标准是他们发表论著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这就让人刻意避开耗费时间长且结果具有开放性的研究项目。
直到最近,高等院校仍然总是录用本校毕业生。很多教职工没有博士学位,教学人员的岗位都是终身制的,因而根本没有追求上进的动力。
报道称,如今的情况要比过去令人鼓舞。有些高等院校改变了聘任方式,已经更容易吸引外国教授。北大院系的聘任和晋升机制现在都依照国际评估流程进行。
报道称,在清华的一些学院、比如施一公的清华生命科学学院,终身教师职位已经获得私人资助。在一些精英院校,助教的年薪为七八万美元,其中高达80%的薪酬来自捐款。但众所周知,全世界的学术机构是改革步伐最为迟缓的。在中国24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小一部分转变了思想。
立即咨询Amy GUO 经验: 17年 案例:4539 擅长:美国,澳洲,亚洲,欧洲
本网站(www.aoji.cn,刊载的所有内容,访问者可将本网站提供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除此以外,将本网站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本网站内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网站刊登内容,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