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中国迎来海归学者回国“筑梦”潮

刚刚更新 编辑: 英国 浏览次数:800 移动端

在当今中国,多年前的出国求学潮,正在演变成为高涨的回国热情。许多海归学者,把回国创业、就业作为学业结束后的首选。

“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为历史最高值。按照近10年留学回国人员的平均增长率估算,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比出国人数多的历史拐点。”2013年底,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做了这样的预测。

今年27岁的李波,2012年8月回到中国,此前他在比利时鲁汶大学攻读高分子复合材料专业。李波说之所以选择回国,一方面是由于欧洲金融危机,当地经济状况不佳,难以找到稳定、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机遇很多。

“我回来后,用了半年时间找工作,期间拿到大大小小许多公司的聘书,大部分都与我的专业匹配。我选择了自己满意的工作,现在工作性质单纯,与同事相处也非常融洽。”李波说:“在我们公司,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员工都有留学背景。”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吸引更多处于“黄金期”的海外学者回国,2010年12月,中国正式启动“青年千人计划”。此举旨在为今后10年至20年中国自然科学、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支撑。随之,大批“海归”精英进驻高校与科研机构。

在北京,2009年启动“海外人才聚焦工程”,计划用5至10年时间,把北京打造成为亚洲地区创新创业最为活跃、高层次人才向往并主动汇聚的“人才之都”;浙江则在2010年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引进1万名优秀海外创业创新人才和10万人次外籍专家,实施2000个重点国外引智项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徐航勋,2013年通过“千人计划”回国。目前他带领的课题组正在主攻两个领域的研究:高分子机械力化学和柔性电子。“简单说,我们主要是想制备新型可穿戴的柔性电子设备,能够用在智能机器和生物医学器件中。”徐航勋说。

回国一年,徐航勋已经适应了国内的生活和工作。“我虽在国外生活多年,但是在回国前我对国内的生活做了充分评估,而且国内研究水平发展较快,回来后我并没有感觉到有太大差别。”徐航勋说。

在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的过程中,徐航勋希望能有更多海归优秀人才加入。“我非常愿意看到更多优秀人才回国一起工作。海归人才接触过国外良好的教育和科研训练后,他们的加入可以整体提高中国科研水平。”徐航勋说。

在徐航勋看来,许多海归学者之所以选择回国“筑梦”,一方面是因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深的情感,对建设祖国有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政府对科研人才引进的重视,相信在各方面能够日益完善,取得进步。

一些海归学者也指出,近年来,中国有大批学生出国深造,要把人才“送出去,引回来”,需要建立一整套机制。很多地方有政策,但这些政策仅仅简单体现在对人才的资助上,如果没有整体的制度环境、成长环境,光有项目支持也难形成长效机制。

人才专家指出,实行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靠人才,用好人才最根本的要靠良好环境和体制机制。中国各地还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送出去的优秀人才引回来,用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引回来的人才用好。这样,国家才能走上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姜辰蓉程露)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