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刘宏 在国家之间选择前途

刚刚更新 编辑: 浏览次数:221 移动端

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在北京二十一世纪饭店附近,记者见到了回国参加英国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留美博士刘宏,朴实的外表、儒雅的风度,不知情者很难把他与他的经历连在一起。

中国的“少年大学生”

出生在福建临安的刘宏自小生长在一个非常稳定的家庭,父亲是一个在县政府工作的干部,母亲则是一位医生。受家庭的熏陶,自小刘宏就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优秀。
刘宏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是当时在家乡传及一时的“少年大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沾了“跳级”的光。曾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后来又跳到高年级。
刘宏高考那年,恰巧是国家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二年,那时候,全国参加高考的学生很多,竞争非常激烈。当时,同年参加高考的同学年龄最大的是34岁,刘宏考了390分,他所在的学校有8名同学考上了重点大学,刘宏就是其中之一。
刘宏在厦门大学历史系读完四年本科后,紧接着又参加了厦门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项目,最后拿到了复旦大学的硕士学位。在那个毕业包分配的年代,成绩优秀的刘宏无疑成了“抢手货”。临近毕业前,共有三个机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把他列入接收对象,最后他还是服从分配留在了厦门大学。这种平静的选择,为刘宏以后的发展铺就了道路。

6年拿下美国博士

人生的道路关键时候只有几步,但其中偶然的因素占了很多。刘宏笑谈自己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几次“偶然”。
1987年,刘宏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当时,阿姆斯特丹大学到厦门大学挑选进修生,研究印尼问题的刘宏正好符合他们的选择要求,顺理成章,机会落到了他身上。
走出去才能发现差距,刘宏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呆了一段时间后,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到阿姆斯特丹大学后,虽然荷兰语学了一部分,但在研究中还是遇到了很大的障碍。由于研究的是东南亚方向,却对当地语言不了解,造成了研究印尼不会看印尼文的局面,而周围的同学不仅懂印尼文,还能用当地语言去交流。看到这种情况,刘宏感觉到,如果不攻破语言关,自己很难有成功的研究,只有掌握了语言工具,自己的研究才会更深入,才会对整个社会的科学理论框架熟悉起来。正当他全身心想攻破语言关时,一个更大的“偶然”又降临在他头上——到美国读博士!
当时,在美国研究东南亚的有8个研究中心,其中俄亥俄州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教授恰巧就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访问,研究东南亚方向的刘宏就这样又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如愿到了美国深造。
跟所有留美的学生一样,刚到美国的时候,刘宏对美国的人文、环境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最大的心理适应是在学习上,他没想到在美国读博士竟用了将近6年的时间!他说:“在美国读博士跟其他国家不一样,不仅要上很多课,还要经过很多资格考试后,才能开始做博士论文,但在做博士论文前按规定还要会除英语之外的另两种语言。”因为刘宏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中国与印尼的关系,所以他要有很多观察和调研,刘宏在读博士期间先花了一年时间到亚洲各地去做调查,又用一年的时间掌握了印尼文和马来文,并通过了考试后才开始写他的博士论文。
总结自己在美国这阶段的留学经历,刘宏很感慨,他告诫将要去美国的留学生们:“去美国留学,首先要在心理上有准备,其次选择做研究时一定要到研究对象身边去,这样才能理解更深。”

新加坡给了他终身教授资格

在读博士的第四年,同很多留学生一样,他也做起了兼职,一份是在本校的研究中心作研究助理工作;另一份是在美国华盛顿的图书馆亚洲研究部做助理研究员。对他来讲,这两份兼职提供的不仅仅是生活补贴,更多的是学习机会。由于他的勤恳努力,被兼职机构作为正式研究员来看待,并允许他参与各种活动,借此机会他对世界各国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如果说目的性很强的打工丰富了他学习期间的视野,那勤恳的学习和艰苦的钻研又为他毕业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博士毕业的刘宏应新加坡国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邀请前去工作,负责做中国和东南亚关系研究,这一做就是10年。新加坡执行的是英国的管理制度,在经历了10年的辛勤工作后,刘宏如愿拿到了“终身教授”的资格。在新加坡,能成为“终身教授”真的来之不易,任何一所学校对评“终身教授”都是非常慎重的,要通过全世界范围内6个知名教授的评审。
成为“终身教授”后,刘宏应该很踏实了,因为后半生有了非常稳定的职业,应该在四周羡慕的目光中从事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可是,生活有时候真的很戏剧,正当刘宏一心一意为自己的研究努力工作时,又一个挑战性的机会从天而降,令他措手不及。用他的话说,又是一个偶然。
长达十几年的东南亚研究,纯正的中国背景,再加上他孜孜不倦地追寻,刘宏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不断攀升。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一点不假。2004年的时候,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曼彻斯特理工大学合并后成了英国最大的大学。拥有36000多人的大学有个新的设想,想开发和涉足一个新的研究和教学领域,确定的领域之一就是“中国研究”。设定此学科的原因,是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兴起和在全球业务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校方觉得在大学里增加对中国的教学研究应该很有份量。在经历了英国式的严格选拔后,有深厚研究功底的刘宏在众多候选人中胜出。

英国让他一切从头开始

虽然刘宏知道了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的消息,但是,真的要离开新加坡去英国时,他还是犹豫了:自己在新加坡工作10年了,虽然到了英国也是“终身教授”,但意味着要放弃在新加坡很稳定的环境资源,一切要重新开始。到了英国也许会有更大的发展,如果这次放弃,也许这样的机会就永远不会再有了。从学术的角度考虑,英国是一个文明的发源地,到了英国可能会对自己的学术研究更有帮助。反复考虑后,他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狠下心辞掉了自己在新加坡的工作。“迈出这一步确实很艰难,要下很大的决心”刘宏说。
去年7月,刘宏正式就任,并在短时间内就着手筹建了曼彻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和孔子学院,开始了招生工作。今年3月,针对大学生鲜有到中国游学的问题,英国教育与技能部第一次推出了由教育部资助的中国夏令营计划,其宗旨在于鼓励大学生到中国,不仅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也亲身体验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并在将来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学业或职业。曼大中国研究中心和孔子学院在这项全国性的选拔中,成功地赢得了英国教育部中国夏令营的主办权。今年夏天选派了200名大学生到北京。仅为这一项目,教育部就投入了25万英镑的经费。
刘宏原本担心,在短短的一个月内能否招到200名学生。出乎意料的是,该项目在全英的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收到了来自90所大学的1300多份申请。获选的学生所学的专业涉及人文、社会科学、企管、工程、医学等各领域,绝大部分为非华裔学生,从未到过中国。他们都渴望了解中国、学习中华文化。许多申请者认为这是一次“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一生中难得的宝贵机会)。
给别人机会就是给自己创造机会,刘宏正沿着这样的路走下去。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