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海外留学人员:中国巨大的人才资源宝库

刚刚更新 编辑: 中国 浏览次数:186 移动端

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中国高层次人才的短缺,使海外留学人才被广泛寄予厚望。刚刚召开的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传出的下述信息,令众多学业有成的海外留学人员感到欣喜和振奋。
——中国将制定和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通过培养和引进造就一批跻身国际前沿的科学家、学术技术带头人、高级管理人才和精通国际规则的高级专门人才。
——健全和完善吸引、使用留学人员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已加入外籍的留学人员在申报科研基金、享受社会保险、子女回国就学、购买住房等方面的国民待遇。
——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搞好创业园区的共建和管理工作,支持帮助留学人员创办企业。
——建立全国统一的留学人才信息系统和留学人才库,畅通留学人才回国信息渠道。
——中国将制定和实施引进海外人才规划,建立海外人才评价和准入制度,制定聘用海外高级人才从事公务的办法,积极引进高新技术、金融、法律、贸易、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以及基础研究方面的紧缺人才。

中国机遇吸引海外学子归

26年前,中国的改革开放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中国学子纷纷踏出国门求学深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学子的出国求学热也逐年升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在海外的留学人员约有60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攻读的专业几乎涵盖了世界上现有的全部学科门类。
学业有成的海外留学人员是中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在国外都受到了良好的技术训练,打下了扎实的科学基础,接近各学科的最前沿;有开阔的国际眼光和丰富的商务经验,熟悉国际市场运作。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华侨华人3000多万人,其中的专业人士精英荟萃,从事的研究几乎涵盖了当今世界主要的高科技领域。
人才,是世界上每个国家梦寐以求的强国之宝,是一个民族走向富强的助跑器和发动机,人才的聚集就是财富的聚集。以满怀希望的目光送走学子的祖国,现在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向海外赤子敞开了怀抱。经济高速发展并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为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难得的机遇;“科教兴国”和人才战略的实施,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这些,都为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知识、熟悉国际规则、懂得市场运作的留学人才回国创业或提供服务提供了极为广阔的舞台。
在出国热的同时,回国也热了起来。近几年,留学生回国创业人数以平均每年13%以上的速度递增,据统计,目前已先后有16万多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工作。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主要分布在教育、科研、高新技术、法律服务、证券金融等领域,许多人利用熟悉国际惯例、市场规则和高新技术发展趋势的优势,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回国创业者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其中不少人拥有专利,并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较多的人际关系。
凭借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大批学成回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中国的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管理等领域立下了赫赫“战功”,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中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据统计,中国科学院院士的81%、中国工程院院士的54%、“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的72%,都是留学回国人员,一些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很多都是“海归派”;在全国创办的60多个留学人员创业园中,留学人员创办企业5000多家,年产值逾100亿元。
人才流动的逆向思维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对一个国家而言,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刚刚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国政府提出,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提出培养人才与吸引人才并举。海外人才回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发展,人才是各国共同争夺的稀缺资源,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首先是人才的竞争。中国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我国短缺的重要、关键人才却具有全球趋同性,即我们所缺的也是别的国家所缺少的。比如目前我国人才缺口较大的现代通信、生物工程、电脑芯片制造和软件设计等高新技术人才,熟悉国际金融和世贸组织规则的人才,以及既懂经营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等,也是其他国家同样很短缺的。据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统计,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当年的缺口为45万,预计到2006年这一数字将扩大为67万,而其本国培养能力只能满足总需求的1/3。
移民制度在人才的国际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发达国家吸引外来人才的一个绝招。美国是通过移民政策吸引他国人才最多的国家,每年的高新技术移民十余万;德、日、法等非移民国家也用这一办法引进人才。日本、英国近年来都放宽了向引进信息技术等人才发放绿卡的限制;法国从2000年开始计划5年内发放2万张信息技术人才入境的绿卡签证;对移民一向保守的德国也于2000年开始实施“绿卡工程”,专门开设了网络征才热线。
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把对已成才者的争夺延伸演变为对高等教育乃至中等教育阶段优质生源的争夺,加大对我国中学生出国留学的宣传和吸引力度,对优秀的中学生提供奖学金等各种优厚条件,同时附加大学毕业后必须为留学所在国服务若干年限的条件。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如果要使国际人才流动对输出地经济发展有益,良性的比例应该是出国人数与回归人数的比例为二比一,从目前我国的情况看,出国与回归的人数大约为四比一。也就是说,我国丰富的海外人力资源正在成为发达国家的财富。这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逆向的技术转让,这种“转让”是比技术成果更加宝贵的创造力资源。近几年,虽然我国学成回国留学人员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绝对数量是在增加,但从相对数量上看,却是明显减少。回国的人数与庞大的出国流相比,回国人数还是少于出国者。

是金子总会发光

不久前的“海归贬值”舆论成了出国大宴上的一道倒胃菜,吓退了不少正准备留洋和完成学业后准备回国的学子,海外名校归来者屈就于月薪2000元的个例使一些短视者津津乐道:还不如不出国的好!
毋庸讳言,“海归派”中良莠不齐,其中不乏方鸿渐式的人物,但更多的是出类拔萃的优秀人物,是我国极需的紧缺人才。即便仅仅从就业的横向上比较,“海归”实力派在求职路上依然受到青睐,其竞争力不容置疑。
为鼓励和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和为国服务,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其中,“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设立以来,资助金额已达3.4亿元;“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启动至今,资助金额达1.7亿元;“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自1998年启动以来,共有410位曾留学海外的学者受聘为特聘、讲座教授;创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基地”;制定方便高层次海外留学人才办理多次出入境和5年长期居留的具体操作办法,为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创造了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求各地、各部门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创业提供便利条件,鼓励海外留学人员以各种形式为国服务……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急切呼唤人才,也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激烈争夺人才,正在崛起的中国不仅呼唤学子的归来,还要吸引外国的优秀人才。培育、造就人才,吸引、争取人才,这是兴国泽后之根本所在。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