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哈佛和MIT的能源热有多热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141 移动端

  我当年被风靡美国的互联网热卷入了IT和投资行业,来到哈佛之后,感觉最为突出的事情之一就是新能源行业的热度在急剧上升,跟十年前的互联网热绝对有一拼。哈佛在剑桥市的老邻居麻省理工学院(MIT)在这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两个学校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学生中间的狂热程度颇有比肩之势。

  因为公司业务的需要,笔者多少参予过一些新能源的投资项目,也在这方面做过相应的调研,自以为对这个行业还算了解,但到了哈佛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热度实在是上不了台面。除了几门专门开设的能源政策课程外,哈佛肯尼迪学院目前和政策有关的课程基本上都有新能源的内容,而且关于能源的课外小组和活动也是层出不穷。看着众多同学忙得不亦乐乎,我自己的感觉是有些应接不暇。有好几次打听某个能源会议或活动的地点,对方都会一脸困惑地看着我反问:“你说的是哪一个?”

  不知是学校有意安排还是巧合,刚到肯尼迪学院没多久就迎来了美国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的演讲,题目是《为下一代清洁能源的工作奠定基础》。朱棣文毕竟是科学家出身,整个演讲引用了大量的数据,演讲风格也更像个教授,而不是政客。不过对于见惯了大小政客的肯尼迪学院学生来说,这种风格可能反而更有说服力。演讲当中朱也几次提到和肯定中国政府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投资力度和决心,认为中美两国应该加强在这个领域的合作。不知是不是下意识,朱说这些话时会多少看着听众里的疑似中国面孔,不知道其他中国同学怎么想,我个人当时确有一种被召唤的感觉。

  无独有偶,朱棣文在今年5月份在哈佛的近邻MIT也做了能源方面的演讲,题目是《能源问题及基础和应用研究之间的关系》,个人觉得前后这两个题目也充分体现了MIT和哈佛风格上的迥异之处:MIT显然是科研方面的大拿,学生都比较实在,真刀实枪创业的人也多;相比之下,哈佛的学生更注重能源领域的辅助性行业,比如肯尼迪学院学生侧重的政策研究和商学院很多MBA们所追捧的私募风投的择业方向,总而言之相对更宏观一些。

  美国总统奥巴马带来了麻省剑桥大学城能源热的巅峰时刻,他在10月23日亲往MIT参观了一个清洁能源的实验室,并做了简短但有针对性的演讲,严厉批评反对者对新能源法案的阻挠,呼吁美国向清洁能源的方向迈进。因为事先没有搞到票,我和一位同学在寒风里苦等了很长时间,在抱怨奥巴马作为哈佛校友怎么不先垂青母校的同时,殷切希望能够在他经过的路线亲睹尊容,不过最后也没得逞,大冷天里多少有点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感觉。天冷心不冷,我们迅速启动应急计划,寻觅有电视实况转播的地方,结果发现每个电视前面的观众早已是里三层外三层。

  和当年的互联网热一样,我感觉新能源行业里的涌动者也是良莠不齐,有全心全意投入这个行业希望做为终身事业的,有随波逐流跟着凑热闹的,也有不少企图趁机忽悠一把的机会主义者。不过,就像当年互联网行业里曾经流行的“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说法,我相信大浪淘沙的发展趋势最终会给所有参与者一个公平的了结。

  在我的小圈子里,我觉得最能代表哈佛和MIT能源热的个人是一位名叫Mike的同学,MIT硕士毕业,目前是一家太阳能系统创业公司的CEO,因为能源行业和政策密切相关而专门来到肯尼迪学院进修兼扩展人脉。这位哈佛和MIT的双料硕士对新能源的热情相当独特,我目前还没遇到能出其右者。因为都是做企业出身,我和他共同语言比较多,经常在一起摆龙门阵和探讨公司管理问题,大致统计了一下,他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时间都在谈和太阳能有关的话题。为此,我还专门送给他一个绰号Solar Mike(太阳能Mike),他倒也乐颠颠地表示认可。

  Mike最近在上一门叫《沟通艺术》的课,班上每节课都有做演讲的机会或者要求。这位老弟因为每次演讲都是太阳能的话题,好脾气的教授有一天终于忍无可忍,用几乎哀求的语气对他说:“Mike,你能不能讲个太阳能以外的话题?” 同样好脾气的Mike答应下来,假装沉思片刻,然后像往常一样笑眯眯地看着大家:“那我就讲一个(新能源)创业的话题好了。”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