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出国读文科真的是一个好选择吗?

刚刚更新 编辑: 美国 浏览次数:450 移动端

LZ曾经在国内读书时非常向往出国读书。等到真正出来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当时特别盲目,两眼一抹黑,其实出国之后真实的样子并没有什么了解。澳际也很少有这样的帖子,所以我准备跟大家分享出来读书到底是什么状态,什么感觉。(本人是master)

说实话,出国读书和在国内读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优点在于时间短(你可以选择一年或者两年的项目),可以练习英语,长见识(其实也就那样,我所在的费城中心城区就一点点大,黑人巨多,治安超差,每晚各种警铃,被抢的案子层出不穷),锻炼生活能力。大多数出国读书的年轻人都来自中产阶级,一个月1000-2000刀的生活费基本上绰绰有余了(这要看地点,大农村更便宜)。缺点在于学费贵,非常贵,特别贵。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是拿出买房子首付的钱供你们出来读书的。拿奖学金越来越难,这里就不讨论了。加上学费生活费,一两年下来好几十万。 大家最感兴趣的应该是读书和生活这方面。我本人是在penn读书,这应该算是一个还不错的学校了,说实话确实周围同学的质量比大学要高,但也没太大区别,牛逼的人照样牛逼,不牛逼的人也满地都是,并不是我原来想象的那种遍地都是牛人的环境。上课的话,好老师是有的,一般的老师也是有的。这学期我碰到两位好老师,其他的就一般质量。 上课的话,华人很难插嘴。我上学期选了几门课全部需要大量的讨论,会议,小组作业,在英语并不是那么熟悉的情况下真的非常痛苦。首先你得克服那种羞怯的心理,其次你得说话言之有理。美国人讲话语速快的一笔所以很容易就接不上话了。而且再加上文化的原因,中国人普遍比较谦虚,觉得要让着别人,中庸,随缘。这样的套路在这里完全行不通。小组讨论一下,几分钟思路方向就出来了你还在琢磨上个人说了什么。所以结果是基本上中国人在小组里起不了作用。所能做的就是沉默。没有话语权很难在这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 相处的朋友和同学们呢,你会发现你仍然在华人圈子里打转,很难融入当地人。不说语言上的问题,本来就人生地不熟谁都想找安全感啊,那么华人圈就是首选。所以接下来你就会发现你认识A,A认识B,B认识C,C是D的男朋友,D是你同班同学....圈子窄的可以。 这里也有学生会之类的组织,也有很多不错的活动,但是关键词只有一个:自娱自乐。很难有校际的影响力。You will always feel uncomfortable even you have a bunch of friends。原因呢,我们曾经有几个人说好一起去机场,有几个男生自告奋勇查路线,结果最后连地铁和火车的站都分不清。最后只能打的。所以即使有朋友仍然没有安全感,很难像在国内那样做事不怕出错。 生活方面,吃的话真的比不上国内,火锅其他国家的菜什么的也有,但要么味道一般要么价格让人望而却步。有餐车有餐厅,便宜的话5刀,贵的话无上限。麦当劳的话六七刀可以搞定一顿。随意去一家中国餐厅吃饭都要20刀以上(每人),而且有时还吃不饱。 文化方面,也有可能是我所在城市的问题,觉得每天都很压抑。每个人都跟你笑眯眯,但是每个人都隔层纱。让我想到银魂里的台词“每天都微笑微笑微笑微笑,世界上还有各种各样刺激的事情在等着你呢。”简单点说,就是大家都太守秩序了,过马路车让人人让车,买东西thanks说个没完,帮人开门,跟人寒暄,how are you就是你的口头禅。也许我自己是太适应国内那样随意杂乱的环境了,来到这反而觉得怎么一切都那么假。 这样看来好像出国没什么好处。其实不是,出来以后首先你会很快寻找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另外那种在空中漂浮的虚无感也值得体验一下,因为everything you need to count on no one but only yourself。碰见优秀的人机会也大很多。但是要权衡一下是不是值得花这个钱出国读书,文科理科工科都一样。我本人是文科,我自己会主动接触新的知识,加上我实在喜欢上学期的一门课程和老师,上学期读了非常巨大量的书,所以觉得出国,就算花了这么多钱,还是挺值得了。对了作为女生你出国买化妆品也超方便超便宜,打折力度够大,超市里的零食也特别好吃巧克力超棒哈根达斯各种美味啊啊啊啊!!!(这就是我最留恋的点了哎太没出息) 当然如果板油需要了解更多出国的好处,我也会搜肠刮肚继续更新。 更新一:我之所以写这么多出国读书的缺点,是因为曾经我没出国的时候满脑袋都是向往,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出来的时候发现全然不是这样,以前期望太高,心理落差比较大。加上很多人出国的目的也许不是学到新知识,只是开阔一下眼界或者有助于自己将来找工作什么的,我感觉出国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写出来真实的想法,不被认可也就算了,楼主此刻有点伤心。大家自行看贴吧不要误解我发帖的初衷就好。有人骂我的话我就不解释也不回复了谢谢。 更新二:关于upenn的学习环境,这是没得说的,肯定比国内好太多,首先自习你不需要抢位子。钱多任性到图书馆电脑随便用,所以我一般只带一瓶水就妥妥的能在图书馆上一天网。查资料借书什么的也各种方便。不过这边买书租书相当贵、一本用过的教材借一个学期也需要30刀以上。本科学校的教材好多都是复印的,这里就能看出国内外对待知识产权的不同态度了。 上课的话,老师们都是学术上的大牛,但是有些老师也会胡任务,一个学期基本不讲课全是我们自己看书讨论思考。当然厉害的老师还是厉害,我上的最喜欢的两门课,一门课暑假提前读了五本书一上就上一整天,professor已经70+了还准备去印度偏远小村子做公益(已经去了)。另一门课全是电子资料加起来有五六十本,上课请来的speaker都是world bank, president, CEO啥的,上课质量相当之高。作业多的发指,paper写了一篇又一篇,一天看一百页英文后来对我来说完全不是事儿。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有些同学看不完天天熬夜到四五点的也不是没有。 文科反正就是读读读写写写,但是最关键的不是看了多少读了多少,而是你学的东西对你有用吗?一旦任务多起来就容易丧失初心。我一开始也被due追的要死要活、后来有选择的学习和放弃,其实最后得到的更多。这点可能需要自己体会吧。 关于学习。为什么我说痛苦,这一点和理科学习不一样。理科看的很多是你量化的能力,比如考试分数,做的项目,计算能力等等,你这个科目不行可以从另一个项目找存在感。但是文科不一样,我们拼的是嘴皮子。你如果不能从发言的几分钟内讲出有内容的东西,就很难在班上出彩。客观地讲,我在我们专业真的算是上课抢着发言的了,跟很多美国人比起来还是不行。最让我难受的是看到有些害羞的中国女生上课发言被抢白,有一次有一个女生好不容易鼓气勇气说了两个词老师就打断了她。可能这也没什么,老师不是有心的,但是一个学期下来心里还是会有疙瘩。加上我们专业平均年龄29,我也就是刚大学毕业的水准,交际能力,工作经验,本领域的学术水平,分分钟被虐成渣渣。 再说一门课,我们小组讨论的除了我都是美国人,她们大多自信强势,所以讨论起来我更加吃力。比如说我们一个项目模拟了一个在印度的项目,她们给印度非营利manager的工资定在12000刀。我当时就囧了,大姐这是非盈利是发展中国家不是在华为当技术猿啊!提出意见她们完全不听啊。在我口才英语水平都有限的情况下,请问如何保证小组作业不水掉?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说我们专业,平均年龄之前已经讲过了,有好几个同学生了几个孩子了,还有一个年龄最大的Lady,已经是一个非盈利组织的主席,她的孩子比我年龄还大。请问我该如何跟她对话?平常都是直呼其名,心里总是一阵颤抖。我太传统了看见长辈真心有尊称“阿姨”“叔叔”之类的习惯。这位同学呢虽然不会在意称呼,但是我们组队的时候还是基本上听她的。其他的队伍,很多人比我厉害,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一万个自信又能怎么样。这时候我就会觉得在国内工作两年出来结果会不会更好一点,跟人相处我会不会更能跟他们称兄道弟一点。

上学期我除了一门课没去参加期末考试得了B之外,其他四门都是A和Aminus,但是过了一个学期现在我却想转行做更加看具体技能的工作,因为文科读书,真心太靠口才了。

原帖作者:Satiephilia

立即咨询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