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澳际学费在线支付平台

2017年涉嫌诈骗中国学生的塞班大学创建人被逮捕等

刚刚更新 编辑: 中国 浏览次数:25 移动端

帮助希望计划出国留学者实现他们的出国深造梦想


涉嫌诈骗中国学生的塞班大学创建人被逮捕

北马里亚纳群岛警方近日以诈骗中国留学生罪名逮捕了塞班大学创建人帕克。
帕克是韩国人,他以谎言和虚假的承诺欺骗88名中国学生前往塞班大学学习,并向每位学生索取超过5000美元的费用。不久前,受骗的两名中国留学生前往塞班岛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办公室,对塞班大学创建人帕克提出了控告。
据悉,在塞班的美国联邦法庭接到了相关的诈骗控状后,这名韩国人向美国联邦调查局自首。美国助理检察长史密斯指控帕克在美国其他州和海外以欺骗手段进行诈骗活动。联邦调查局检查了帕克交出的学生与这所大学签订的合同,发现合同中保证学生可以找到月薪600至1500美元的工作,而实际上,这些学生不仅不能在校外从事任何工作,而且在这所学校里读书的中国学生其居所和伙食都非常差。

欧洲航空业抢占中国市场

随着商务、旅游和留学热潮的兴起,上海的欧洲航线不断升温。近日记者了解到,欧洲各大航空公司正以“中国化服务”和机票价格战展开了对上海及周边地区市场份额的争夺。
率先发动这场“航班战”的是法航、荷兰皇家航空、德国汉莎。荷兰航空公司首先将上海到阿姆斯特丹的航班从每周3次增加到5次,法航和德国汉莎分别将上海到巴黎和汉堡的航线从每周5次增加到每天一班。而英国的维珍航空公司也不甘落后,将上海往返伦敦的航班从每周3次提高到4次,并在此航线上启用了世界上最长的民用飞机空中客车A340-600,大幅度增加了客运量和货运量。据了解,维珍航空公司还打算将飞往上海的航班增加到每天一班。
除了增加航班班次外,德国汉莎、法国法航还首先开始招募中国大陆的空姐,并供应中餐,力求呈现出“中国化”的服务。同时,各航空公司不可避免地打起了价格战,一方面对留学生进行优惠打折,另一方面,又根据季节包装产品,推出特别票价。据悉,法国旅行社推出冬季法航来回(含3夜三星级饭店及早餐)北京、上海或广州,价格仅为560欧元的产品在法国市场上销售。据了解,该价格除去旅行社的利润及中国的地面服务已所剩不多。
据悉,欧洲的航空公司此次在上海开展“航班战”,主要是看好上海拥有大量飞往欧洲的客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张璐)

教育部提醒谨慎就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MBA和IEMBA学位

中国教育部近日发布预警,提醒赴瑞典留学人员应谨慎就读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MBA和IEMBA学位。预警说,这些学位并未得到瑞典官方教育机构的承认。
据悉,根据瑞典教育法和学位法的规定,MBA等工商管理类学位至今未纳入瑞典正规教育体系,仅属于在职培训的非学历教育。因此,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的MBA和IEMBA等毕业证书不是瑞典官方承认的硕士学位。
另据了解,根据瑞典法律规定,瑞典高等教育为免费教育,任何大学不得向个人收取学费,但可以向委托其培训员工的公司法人收费。
中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提醒留学人员谨慎选择留学院校,并注意全面了解瑞典有关MBA、IEMBA(包括专门为中国高中毕业生的BBA,Bachelor&businessAdministration)的有关情况。

美国高校痛失外国优秀学生

虽然美国国务院领事局官员和国土安全部部长曾表示,要精简和从速处理学生签证,但实际情况始终未得到改善。美国联邦政府不仅继续严发签证,有关部门甚至要求公立图书馆也要向调查单位报告读者在这里借阅书籍的情况,遭到了图书馆员的反感,公开表示拒绝配合。
美国的签证政策使希望到美国攻读理工科的外国学生深受影响,一些优秀的学生因此而无法进入美国的高校学习,甚至一些已经在美国高校的外国学生在返美时也被挡在境外,美国高校因此而失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最近,美国教育界和科技界对联邦政府的这些政策进行严厉指责,他们指出,美国高科技的发展和兴盛,主要就是靠留学生的智慧和脑力贡献,才能取得世界第一的成果,联邦政府为了所谓“安全问题”,拒绝外国学生来美国深造,美国不收外国高科技学生,他们就会转到欧洲、加拿大等国家,美国的损失是无可弥补的。优秀学生被拒门外,不但不利于美国的科技教育与科技生产,对整个人类智慧的提升和全球科技发展都将造成长远的负面影响
德国《时代杂志》主编杰夫不久前投书《华盛顿邮报》,批评美国阻挡理工学生来美深造的愚蠢。他指出,顶尖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系博士班,从23个申请人中,最后挑选了3名外国学生,但这3名学生却因拿不到签证而无法来美。又如纽约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多年来在物理学家李政道的推动下,两校合作交流,纽大并提供高额奖学金供复旦学生赴纽大深造,但这项合作亦受到签证问题的影响呈停滞状态。据悉,纽大的中国物理、生物、化学和电子等科系学生,在申请留美签证时都受到严格审核和刁难。

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

《钱江晚报》近日以“50万送子出国上学堂,挥霍完潜回故乡当门童”为题,讲述了一位16岁的武汉高中生,父母花了50万人民币送其赴英国留学。3年后,这位名叫王濒(化名)的孩子,不仅没有踏进英国大学的门槛,甚至语言也未能通过。无奈只得背着父母偷偷返回故里,在武汉某酒店当了个门童。
王濒的父亲做小生意,母亲是研究人员,1999年9月他们拿出全部积蓄送他出国。王濒就读的苏格兰阿伯丁语言学校本来就不大,又以中国学生居多。离开父母的严管,王濒和几个同学如放了飞的鸽子。整天在宿舍玩游戏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购物也出手大方。一年后,王濒英语没有任何长进,接着又转学到伦敦附近的里丁语言学校。在新学校读了两个月后,网络游戏又勾起他和同学们的“玩性”。王濒回忆那段生活时,用八个字概括:上网、睡觉、吃饭、打工。日程里唯独缺的就是“上课”。
2002年7月10日。王濒深知来英国近3年,连语言都未过关,更何况上大学。于是买了张机票回国,回到武汉后,他深感愧对花了50万的父母,于是就在一家酒店当了门童。直到3个月后的一天,他在武汉天河机场为客人送行李时,被熟人看到,父母方才知道,在英国留学的儿子早就回来了。
王濒的故事当然是个案,它不是当今留学潮的主流。但也不可否认,这类个案并不少见。小留学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我们不主张一概反对或一概支持小留学生出国,对家长来说,要全面衡量你的孩子是否有自律能力、自理能力,这是因为,不是每个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的。

留学趋于理性

一次问卷调查,颇能说明问题。
问卷的题目是:你选择留学国家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趋于理性。留学为什么,当然是求知识去的,去做学问去的,所以,教育环境和教学水平会占到70%;出国留学签证是道坎,所以,40%的被调查者会考虑签证的难易去选择留学目的国;学成之后,必然要设法就业,因此,30%的被调查者会考虑专业和就业的前景……这几个数据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在出国留学日趋平民化的今天,人们对留学也日趋理性。
留学是对人生的自我设计,少一些盲目,多一点理性,只有这样才会少走弯路。


MBA对美国女生缺乏吸引力!?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为什么美国很多女性对MBA说不?在美国,医学院女生约占学生总数的近一半,法学院也是如此。但是,寻找MBA女生,那绝对是少数,在最有名的商学院,大约只有1/3不到,实际上读MBA的女生是在减少。为什么女性不愿就读商学院研究生部?美国的教育学专家认为,答案在于女性对经济领域持消极观点。在经济领域中,女性的事业得不到长足发展。
很多女性认为,拥有商学院硕士学位显然不会有锦绣前程。据悉,从2000年以来,前20位MBA课程中,女生入学比例下降了35%;而从1992年以来,在这些大学中,女性攻读MBA的人数只增加了约3%。这是同期法学院和医学院女生增加的比例的一半或一半以下。
女性明显不愿在经济领域中就业。根据美国妇女促进会和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女研究生认为在经济领域就业有如下障碍:缺少成功女性的榜样;工作与生活很难两全其美;对数学技能缺乏自信;上司的鼓励很少。
得克萨斯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埃莉萨·埃利斯说:“(女性)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很多男性想,‘我要得到一个MBA文凭。’但是女性或许无法轻松地作出这一选择。她们需要考虑拿到MBA文凭后,她们能做哪些工作。”

留新英专学生锐减学校没受影响

由于申请到新西兰读语言专业学校的中国学生人数大幅度减少,致使一些以招收中国学生为主的私立学校因财政困难而倒闭。据澳《星岛日报》报道,在北帕默斯顿(PALMERSTONNORTH)的“学在新西兰”学院,近4个月来竟然没有招到一名新生。据有关人士透露,2002年中国学生申请新西兰留学签证约有2万余名,以申请语言专业学校为主,但2003年只有上一年的一半。
但另一方面,申请入读新西兰大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却没受影响。据悉,美斯(MASSEY)大学申请入学的人数甚至较上一年有所增加,该大学因外国学生的增多,还出现了1570万新元的盈余。不过校方为了使本地学生保持较高的比例,决定2004年最多只收20%国际学生。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导致中国留学新西兰人数减少的原因有几个方面:新西兰汇率坚挺,导致赴新留学成本上升;新西兰发生的语言学校倒闭事件,使想去新西兰先学习语言的中国学生怯步。此外,英国、爱尔兰、加拿大等国都在加大吸引外国留学生的力度,这使新西兰目前面临巨大的生源竞争。
新西兰的留学教育已成为该国第五大外汇创收产业,而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一直是新西兰主要的留学生来源。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大幅下降对该国高达17亿美元的留学生教育产业影响相当巨大,其中尤以奥克兰城市遭受的损失最大。据悉,新西兰教育部门准备采取一些措施,重新吸引中国学生,同时开辟其他国家的生源。新西兰的语言专业学校也在为2004年的新学期做充足的准备,但不少学校负责人表示,这项工作压力很大。

德国大学改变外国学生录取程序

几年前,不少德国的大学还在为外国学生数量太少而着急,但仅仅几年的时间,德国大学普遍对数量变得非常巨大的外国学生申请表感到头疼。德国教育界开始有意识地采取措施,改变目前的学生录取程序,限制外国学生的数量。
目前德国高校录取外国学生完全是根据一些形式化的标准,如学历和德语语言学时等,这就造成了一些尖子学生由于不能满足这些形式化的标准而被拒之门外,而有些被录取的学生在本国却属于平庸之才。一些德国大学提出,今后将尽可给“专业对口并达到有关水平的、有学习积极性的”外国求学者提供学习位置。
近日,德国的部分高校已经开始亮出新招,对申请第二学位的外国学生进行预先测验。外国学生在正式申请某个学校和专业之前,要预先完成该学校通过因特网发出的论文题目。只有通过这一测试的申请者才能把材料递交到目的学校。通过网络,许多事情申请人在母国就已经得到了解决。申请人在正式递交申请前,必须在网上证明,他们拥有申请专业的必要专业知识。预先测验后,一些学校的申请人比上年减少了一半,但申请成功率却提高了,同时也减轻了高校外办的工作量。据悉,目前这一方法还是由各大学自己尝试进行,不存在统一的测验。今后将引入一个广泛适用的测试方法,并推广到招收普通第一学位申请者的群体中。

英国高教改革方案引发争议

  • 澳际QQ群:610247479
  • 澳际QQ群:445186879
  • 澳际QQ群:414525537